《妈妈,爱我你就抱抱我》之《不长大,爸妈就不分开》

点击查看原图

 

《妈妈,爱我你就抱抱我》简介

“爸爸,抱抱我”

渴望生病的孩子

“不乖女孩”的心结

最小的“自杀者”

不长大,爸妈就不分开

9岁女孩的“宫心计”

我想当一个舞蹈家

“我真的不能失败”

究竟是谁不懂学习的意义

为什么努力也学不好

妈妈是个小女孩,爸爸是个小男孩。
你们一定要相爱,要幸福,要快乐,要乖乖的。

不长大,爸妈就不分开

明明是一个8岁的男孩子,看起来聪明伶俐,眼珠子转动得很灵活,似乎随时都在察言观色,神态远大于实际年龄的状态。但是行为言语却是一个小于实际年龄的状态,比如,说话声音很嗲;没轻重地玩弄水杯,把水洒得到处都是;拿起桌子上的签字笔抛着玩,等等。

在来我这儿之前,父母带着这个男孩子已经去过了3家医院,还去过了一家心理咨询机构,结论都是一样的:多动症。小时候的明明跟其他受父母疼爱的孩子一样,是父母的心头肉。他性格开朗活泼,聪明可爱,上幼儿园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跟老师、小朋友相处得都很好。进入小学以后,开始变得内向,越来越不爱说话,特别不喜欢跟别人打招呼。

父母解释的原因是:孩子从小到大都很正常,上幼儿园时更活泼一些,上小学以后性格慢慢有点变安静了,有时会发呆,问他在想什么也不说。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可能都会这样,就没有多管。

大概从半年前开始,孩子慢慢出现一些很不正常的表现:不好好说话,不好好吃饭,乱喊乱叫,喜欢耍赖,学习成绩一再下降,回家以后会发疯似的在沙发或床上乱蹦乱跳,被斥骂或被责打后,会像小小孩一样躺在地上打滚、哭闹好久……

明明在看人的时候,眼睛不会停留很久,总是闪一眼就立刻躲开视线。由此,我知道他小小的心灵在警觉着什么。

父母跟我在咨询室时,明明不愿意离开,紧紧地贴着他妈妈。父母在讲述他的症状时,他没有像在外面一样好动淘气,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汽车模型,边摆弄边竖起耳朵听父母对他的描述,还时不时偷看一眼我的反应。

一进到艺术治疗咨询室,明明的眼睛很快就被沙盘和架子上各式各样的小人偶吸引住了,我教给他怎么摆沙盘,他就兴致勃勃地做起来。

在玩的过程中,他总要不停地问:“爸爸妈妈呢?”我告诉他父母在外面的房间等待,他会暂时安下心来。但是过了一会儿,又会问:“爸爸妈妈呢?”此时的状态又完全像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小幼儿。他在摆沙盘时不停地把物件放上去,拿下来,又放上去,又拿下来,好久都不能确定究竟要不要放上去。结果折腾了将近半小时,却没有摆出一个有小人偶的画面,沙盘里全是交错混乱的痕迹,他最后泄气地说:“这不好玩,我不想玩了。”

得到允许后,他仔细观赏起墙上小朋友的画作。我问他:“听妈妈说你也很喜欢画画,是吗?”

“是,我在家里画很多画,在学校里也画。”

“现在可以画一张画给我看看吗?”

他点点头,又犹豫了:“我画不好。”

“在我这里画画,没有好坏之分的,怎样画都可以,想试试吗?”

明明犹豫了好一会儿,又摇摇头。

“摇头代表什么意思呢?”

“我不想画。”

“为什么呢?”

“我,我太小了。”

“哦,我知道了,那么就不画吧。我知道,当小孩子是很幸福的事,很多人都想做小孩子的,我有时候也想做回小孩子去的。”

明明有点吃惊,紧盯着我的眼睛,分辨我说的话是真是假。

“不过,我觉得长大的好处更多一些。”

“有什么好处嘛,做小孩子才是好处多。”他摆出很不以为然的表情。

“那我们来想想看,究竟长大的好处多还是当小孩子的好处多,好不好?”

明明很想说服我,马上点头同意了。我拿过纸笔来,跟他边讨论边写下来,他的兴致变得越来越高。

讨论了很多长大才能做的事情后,他不愿意再增加了,坚持说做小孩子的好处多,于是我们开始讨论做小孩子的好处:快乐地玩游戏,可以看动画片,有很多玩具,被大人照顾,不写作业……不用上班,不用天天做饭,可以吃各种糖果……

他提出反对意见:“大人也可以吃糖的,我妈妈都喜欢吃的。”

“是啊,但不是所有的糖果都可以想吃就吃的,比如说买了棒棒糖,你可以在大街上边吃边走,妈妈可以吗?”

明明开心地笑了:“不行,别人会笑话妈妈的。”

“所以说嘛,吃糖的时候还是当小孩子比较自由,对不对?哎呀,被你这一打乱,我都不知道说到哪里了,再想一想,当小孩子还有什么好处呢?”

“爸爸妈妈不离婚。”明明脱口而出,说完好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马上低下了头,用右脚使劲儿前后蹭地面。

我假装没有看到他的表现,把这一条也写下来,问他:“还有什么好处吗?”

他不说话,也不抬头,沉默着。过了一会儿,我拉起他的手,蹲在他面前轻轻地问:“明明很爱爸爸妈妈,不想让爸爸妈妈离婚,对吗?”

明明抬起头,眼泪汪汪地看着我……

不懂孩子的爱,如何爱孩子

孩子的泪眼让我很难受,这又是一个因父母婚姻出现问题受到伤害的孩子。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孩子就一定会不幸福。但是,大多数的父母在处理自己婚姻里出现的裂痕时,都没有把孩子放在家庭中平等一员的位置上,要么对孩子隐瞒事实真相,要么忽略孩子在不和谐家庭中的感受,要么不重视孩子的任何意见,要么把孩子作为离婚或不离婚的借口、理由。

明明的父母感情不好,特别是最近几年,可以说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每次吵得凶了妈妈就哭着嚷着地要离婚,而爸爸每次都会回应“如果不是孩子还小,我早就跟你离婚了”。听的次数多了,明明就认定:自己不能长大,因为长大了爸爸妈妈就要离婚。

所以,孩子开始在成长发展中“退行”,他刻意模仿幼儿的行为,家长越是说“你这么大了还不懂事”或“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要懂事听话”等话语,明明越是要做出不懂事的样子,证明自己还没有长大,以此保证父母不会因为自己长大而离婚。

害怕失去父母的明明,对于父母的分歧和争吵无能为力,只有用他能想到的“办法”来拯救这个家庭,辛苦地坚持着自认为很管用的“不长大”方式。

每次接到婚姻情感方面的个案,我首先会问的是:有没有孩子?孩子多大了?总希望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辅导的过程中能帮无辜、无助、伤心、失望的孩子们做点事。纠缠在情感关系里的父母们,应该学会更好地做父母,无论坚持还是放弃,都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不要让孩子在父母的矛盾中受到伤害。

父母不应该对孩子屏蔽事情的真相,要用孩子能够懂的方式,坦诚地告诉孩子父母之间发生了矛盾,父母之间的事不关孩子的事。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调和分歧,也许会选择离婚,但离婚只是表示爸爸妈妈不再住在一起了,跟孩子的关系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孩子也不会因此失去父母的爱。

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证孩子心灵里还有“完整的家”,不会因父母关系的改变而受到伤害,顺利地跟随和接纳父母重新选择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