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孩子从画画开始

点击查看原图

基本信息

书    名:幸福孩子从画画开始  责任编辑:郑建华 李雯 乔永真 作  者:李钊  装帧形式:平装  封面 作者简介

李钊,画家。毕业于广西美术学院美术系,结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修班。从教多年,现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辅导工作,在儿童、青少年艺术教育领域积累了二十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 作者熟悉美术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从教自己的女儿学画开始,同时辅导了许多热爱美术的学生。作者的女儿顺利地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其他学生大都顺利考入国内著名的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美术学院等。

内容介绍      从涂鸦开始,发展成有规划的创作、临摹,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中会与哪些阶段性的特点?孩子在这些过程中是怎样一点点变得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家长怎样配合,才不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家长怎样做,才能让绘画滋养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健康的品格?家长怎样辅导,才能让孩子学习画画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作者将通过具体的经典案例,一一解答家长心中的疑问。告诉家长,学习绘画的孩子,即便将来不走专业路线,但具备绘画与美学基础,无论是参加高考还是未来的发展,都将有更多的选择与机会。? 编辑推荐: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鼎力推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魏小明作序推荐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阿丘倾情推荐 一位画家爸爸二十年早教经验的分享

如何保护孩子的绘画天分? 怎样通过绘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怎样让绘画滋养心灵,培养孩子健康的品格? 孩子几岁学画画好? 学习绘画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

   图书目录: 目  录 1.用艺术为孩子铸造幸福人生 / 魏小明

前  言 3.通往未来的成功之路

第一章    通过绘画认知世界 3儿童学画画需要天分吗 8.孩子多大开始学画画  10.女儿的第一次涂鸦 13.为什么女儿只爱画公主 18.家是最好的画室 22.线条里的两个世界 28.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2.默写的训练课 36.让孩子画自己喜欢的东西

第二章    绘画滋养心灵 45.孩子学画有什么好处 49.何时进行系统的美术训练 51.教孩子分清西洋画和中国画 54.为女儿当模特 59.从喜欢画画到喜欢读书 63.画画让多动的孩子安静 66.画妈妈是一种爱的表达 70.画出文学修养 75.漂亮的东西不一定美

第三章    父母的姿态决定孩子的进步 81.好家教造就好孩子 86.训练一双灵巧的小手 90.餐桌上的美学课 95.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个性发展 99.肖像画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103.画插图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 108.给奶奶画像 112.培养孩子审美从穿衣开始 115..绘画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第四章    快乐的艺术课堂 123.火车站是个大画室 128.虎园画虎 132.速写赛马场 136.彩墨游戏 140.老街的素描 143.用沙雕塑的城堡 146.小镇的早市 151.乱而不乱的渔港 155.妙趣横生的人物表情 160.给老师画像

第五章    每个孩子都是小画家 167我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别人画得好 171如何看待儿童画卡通画 175以平常心对待儿童绘画比赛 179灰色的天空 184讲粤语和英语的小表妹 189“傻大姐”其实很内秀 193我的爸爸是厨师 197兴趣班让孩子做主 202大孩子学画来得及吗

后  记 208.绘画改变人生      

正文开篇                                                                        儿童学画画需要天分吗      儿童学画画是否需要天分?许多家长为此感到困惑。常有家长让我帮着鉴别他的孩子是否具有绘画天赋、能不能学画画。      其实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画画,都能画得很好,他们大胆的想象、大胆的下笔挥洒是专业艺术家所求之不得的。如果把绘画大师童年的作品与小朋友的涂鸦作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艺术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我女儿寒林学画是在家庭环境熏陶中自然而然学起来的,我们从没有让她当画家的打算。学画过程中也没有发现她有异于常人的天分,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由于学习得法,学起来才很轻松。      女儿儿童时期的画,我们从不用好与坏作为衡量标准,只是希望她在绘画游戏中得到快乐,同时在绘画中增强她的动手能力。想法很简单。      我常见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画得不像而急躁不安,对孩子斥责不断。有的老师为迎合家长的要求,拔苗助长地让孩子学习成人画的技法。这种做法对孩子的长期发展有害无益。      儿童画的美并不表现在绘画技巧上,孩子们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流露出童心童真,这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也就是说孩子们画画并不需要什么绘画技法,只需要在纸上率真大胆地宣泄就行了。      有的人在某一方面表现相当聪明,而这种聪明是与生俱来的,人们称这种人为天才。人类历史上的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等都属于这一类的天才。他们的科学发明基于严密的逻辑推理,世间万物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些物质和元素。这些科学家的成功除了努力之外,还得靠绝顶的聪明。      而艺术家的天分在世俗眼里往往是可笑的,如九十多岁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画出来的东西还是孩童时眼中所见的东西,充满了童趣。这位老先生除了每天画这种看似幼稚的水墨画,他处理生活上的事情表现出来的能力也和小孩一样单纯幼稚。      荷兰画家梵·高,如果以常人的标准作衡量,很难称之为天才。梵·高童年时并不是乖巧的小孩,甚至有点笨手笨脚,不讨人喜欢,青年时代也看不出有绘画才华。      梵·高的画总显得笨拙,但是,他充满感情地画破旧的靠椅、画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他生活清贫,却每天执着地画这些平凡的事物。没有人认为他是天才,他也从来不关心自己是不是天才。他不懂得迎合世俗的要求,所以他的画才超凡脱俗,不为时人所理解,他对美的追求表现出了悲天悯人的天地大爱。梵·高的画与画家本人一样,虽然不讨人喜欢却不影响其伟大和永恒。      在绘画艺术领域,“聪明”和“愚笨”并不被看得那么重要,日常生活境界中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在艺术境界中常常是等齐一致的。      懂得了这个道理,家长应该不会再过分在意孩子学画的天分了。      在高明的雕刻家的眼里,没有“朽木不可雕”的原料。一个合格的美术老师应该具备“龙虫”共雕的本事。      有的家长并不愿意让孩子将来成为专业画家,但孩子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质又让他们难以割舍。在社会转型时期,严肃的文学艺术出现了倒退,以前人人羡慕的艺术家在商品大潮中已处于尴尬的境地。      家长们当然要问,艺术家究竟还有没有出路?孩子学绘画艺术还有没有用?家长无不担心孩子今后的工作和出路,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学科,既能照顾到孩子的艺术兴趣,又能够解除家长的心里担忧呢?这个学科就是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包含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等等。艺术设计近几年已发展成热门专业,报考这个专业的人特别多,它与绘画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考中,艺术设计的考试内容与纯绘画几乎相同,同样是考素描、色彩、速写。      纯绘画专业培养的是画家,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称为设计师。设计师的任务是运用美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为日常生活服务。女儿在大学里学的便是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属于实用美术。它对于艺术的天分要求没那么高,聪明的孩子能学,相对迟钝的孩子也能学。循规蹈矩的孩子能学得好,离经叛道的孩子也能学得好。设计是讲究创意的,有时候,笨孩子的反向思维反而能设计出新意来。      这几年,我接触了不少家长,几乎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成为佼佼者,不管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与差,都愿意相信他是最聪明的。学习好的孩子学画,父母希望将来孩子在高考中多一种选择;学习差的孩子,父母认为孩子读书不行,但有艺术天资,相信孩子在艺术方面可以成功。因此,家长们都特别在意孩子的绘画天分。      以上所述也许无法解答家长的所有疑问,但文中谈及的关于艺术学习和艺术创作的一些常识,希望能对家长们有用,也希望家长们继续相信孩子的艺术天分,相信孩子是一块可以雕琢的璞玉。   

                                          用艺术为孩子铸造幸福人生                                                         魏小明      前几天,我的老同学、老朋友李钊给我发来他所著的新书书稿,是谈早期艺术教育的,书中叙述了他近20年来辅导自己的女儿和其他孩子学画的经历。虽为叙事性的记述,但文中谈艺、述学、论道,写来自由随意。      细读之下,我发现文章写得很细腻,不仅谈学画的一般规律,谈艺术常识,还对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我和家人偶尔也看一看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社会上流行的家教类图书,关于艺术早教的很少。      而作为画家的李钊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孩子的早期艺术教育融合在一起,因此,这本书无论是绘画技法的介绍,还是艺术理论的解释都清晰到位,写得很专业。把抽象的美学原理结合艺术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即便是没有受过美术教育的读者也能看懂,并可以尝试着效仿。      李钊是我小时候一起学画的同学,他的绘画基础很扎实。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普及工作,出版过不少作品,获得国内外很多奖励。他为之插图的《蝴蝶泉》一书,为英国皇室小图书馆收藏,查尔斯夫妇曾专门来信致谢。早些年,我看过他女儿和部分学生的作品,画得非常好,想不到我的朋友还是位好老师。      有些人会认为画家做事随意,不修边幅,很难为人师表。但我认为画家有自身的优势,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的艺术知识如同一本教科书,十分丰富。画家可以信手拈来,点染成趣,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除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真诚,画家以对艺术的真诚对待学生,所授的是道而不是术。      李钊对待艺术很真诚,不矫揉造作,对待学生有很强的责任心,所以他能教出好学生。今天他用至精至诚的心劲把教学心得酿造成文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可喜可贺。      老朋友出书让我作序,我虽然当了半辈子的大学老师,对艺术早教却不甚熟悉。但书中谈到孩子们的学画趣事,是我与作者童年学画时所共同经历过的,读来亲切感人。我想这本书会使很多人感兴趣,相信这本书对年轻的家长会很有帮助。    (魏小明:著名画家、雕塑家,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  言                                                                                        通往未来的成功之路      高中二年级的一天,女儿偶然发现自己的绘画作品被收录在一本教图画的书中,十分惊讶,继而狂喜。该书是周度其教授编著的《教中学生画画的书》,分素描卷与速写卷。两册书不仅选了女儿十多幅素描和速写作为范画,还在文字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让女儿十分意外。      事情传到学校,同学们都对她刮目相看,这对原本自信心不足的女儿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因为当时女儿在一所省重点高中就读,同学都是各地市的学习尖子,女儿在各学科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因此她比较自卑。周度其教授的鼓励,让她找回了自信,决定参加美术高考。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努力,她顺利地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      也许人的天赋有所不同,女儿在数、理、化科目上挣扎了很长时间,但收效不大。我不清楚这种逻辑思维的科目对于女儿来说,是否属于天赋之外的东西。让人欣慰的是,属于形象思维的美术,女儿学起来倒十分轻松,如鱼得水,还时不时显露出一些让人惊喜的灵气。      自从选择了美术高考的道路,女儿人生的目标一下子变得明确了,对于学习也变得自觉了。在不影响文化学习的前提下,她大量地画素描、画速写,珍惜每一分钟。画速写,利用的是“边角料”的课余时间,如排队打饭时画几笔动态速写,不求完整,只要画出对人的整体感就行;等公交车时,画一幅完整的速写,可以画得比较充分,因为当天画不完第二天还能接着画;午睡前的几分钟还可以画一画聊天和看书的同学……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零星时间,用好了,一年下来可以画满好几本速写本。      女儿当年高考的题目是《双休日》,当时大部分考生画的多是驱车外出旅游的场景。这样的立意比较概念化,也很肤浅,还不容易画出新意。而女儿利用平时速写的基础素材,画了一幅小巷里普通的人家双休日在家洗晒衣服被单的生活小品,内容很平凡却温馨:小巷里下棋的老人、晾衣服的小媳妇、玩耍的小孩和晒太阳的老猫,无不画得活灵活现。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速写,在高考时得了高分。      女儿小时候,也是个贪玩的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耐心。她常常是写作业或做事时,只要旁边有一点动静,就会停下来,东张西望,或者跑出去看,什么事情总是做一半便分心了。我们和很多这样孩子的家长一样,也曾担心她长大后会一事无成。      自从学习了绘画,女儿在精神和学习上逐渐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她能够很用心地去临摹每一幅图画,即使是很复杂的画面,需要坐几个小时,她都能一丝不苟完整地画完。她的自制能力变得很强。      我从事绘画教育几十年,越来越感悟到绘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孩子学习绘画并不一定要以绘画作为职业。在考大学和职业选择方面,有绘画基础的孩子,比没学过绘画的孩子有着更大的选择空间。我的学生们后来有的成了园林设计师、医学整形医生,有的从事广告创意、服装设计、动漫制作、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工作。绘画基础对他们的工作帮助很大。绘画是基础技能,现代社会的一切都与审美有关,而学习过绘画的孩子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强的优势。      让孩子通过绘画认识世界,通过绘画创造世界,通过绘画找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美妙的一件事,也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一起体验世界的快乐之旅! 后  记                                                                                              绘画改变人生   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靠自学是无法学会画画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学画,家长必然会千方百计地为他寻找一位好的美术老师。这位老师除了具有扎实的绘画基础,还应该有一定的美学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该老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把学生的事时刻放在心上。   因为受美术高考的驱使,学校内外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绘画兴趣班、速成班和美术强化班。家长为孩子挑老师尽可以像在超市里购物,精挑细拣,满意为止。   由于社会的进步,物质丰富了,绘画材料应有尽有,十分齐全,不像父母当年学画时,画素描只限于中华牌的铅笔和长城牌的炭笔,画纸是一种绘图纸。物质匮乏并不可怕,也不致命,可以用代用品去替代使用,更无奈的是学习资料缺乏,在书店里能买到的美术学习资料只有一本《工农兵形象资料》,再有的就是政治宣传画了。   我非常羡慕女儿现在的学习条件,现在出版的美术资料很多,书架上应付高考的绘画资料琳琅满目。对于一心想成为艺术家的学子,严肃的图书也很多,其中包括国外艺术家的传记、美术理论和经典画册,十分丰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不像父辈当年空有一腔热血,却找不到学习的路。   那个年代老师的作用尤其重要,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靠自学是很难学会画画的。而我在辅导女儿学画时常常回忆起早年学画的事。她爸爸是幸运儿,虽然生活在南方的一个小城市,却得到好几位老师的帮助,他们中有的是当年著名的画家,而对我帮助最大的老师是一位油画家。老师姓谢名开基,师母叫肖纬,也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的住宅很小也很旧,没有客厅,仅容得三两位来客。听人说当年他们来到这个小城市时很年轻,光彩照人。   谢老师擅长油画肖像创作,我看到他的第一幅油画是在美术展览会上,画的是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的一个场景,画幅不大,也没有装画框,棕黑色的调子很朴素,画中的毛泽东手指向前方,似乎在向斯诺说革命道理。两个人物都很传神,以至于让人忘了这幅油画周围的环境。   谢老师的素描非常扎实,当时我只见过他的一幅石膏素描写生作品《广东少女石膏头像》,是用木炭条画的。那时我只是个中学生,看不懂素描技法,听旁人说这幅石膏像素描可以敲出声音来,十分了得。   自从谢老师定居这里,小小的房间便宾客盈门了。慕名而来的艺术家是座上客,也有远道而来的专业画家,他们议论时下艺术界的人和事,也谈论国外的一些画家,主要是俄罗斯的画家轶事。老师的谈话当时我们还不能全懂,但他们高雅的谈吐让我们神往。   谢老师一家很随和,没有画家的架子。因此,这小房子便成了艺术沙龙,接待最多的是美术爱好者,他们当中有医生、老师,还有渔民、鞋匠和剃头匠,他们大多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找到这里来的。我印象中他们都没有学过画画,只是来这里随便坐一会儿,听老师说说话,便心满意足地回家了,有时也顺便留下来吃饭。他们都成了谢老师的好朋友。   这些客人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生活状况不同,谢老师在他们身上却看到了普通人的善良,发现了他们性格中蕴涵的美。谢老师为他们画了大量的生活速写和素描肖像,其中不乏精彩之作。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在形体、结构的把握上,还是在构图、明暗的处理上,都达到了整体、完美的程度。有很多素描肖像,惟妙惟肖,形神兼备,令人赞叹不已。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学院派素描严谨和扎实的绘画特点,也展现了谢老师的绘画天赋,在当时反响强烈。   其中《鞋匠的肖像》给人印象深刻,谢老师的素描不糙不腻,用笔洗练,形态逼真,这幅肖像素描,更注重神似和内在精神,他的美不在于形象表面的漂亮与否,而是着力于艺术语言的本身,是一帧无可挑剔的完美素描。谢老师是一位素描天才,善于处理暗部反光,很通透,他常用油画颜料和其他材料画素描,棕红色运用得非常娴熟,很像俄罗斯绘画大师的作品。   谢老师对俄罗斯的艺术十分熟悉,对俄国的画家如数家珍,从他那里我们知道了“巡回展览画派”,知道了列宾、苏里科夫、谢洛夫。同时也见识了俄罗斯文学的博大精深,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阅读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的部分文学作品,这时期的文学熏陶,对我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素描教学中,谢老师让我们从俄国美术家布留洛夫和克拉姆斯柯依的作品入手,我们通过对印刷品的临摹,学习大师的技法。而对我们产生深刻影响的是契斯恰科夫的素描教学体系。   当时正值“文革”期间,美术学院的正常教学已经遭到破坏,这套理论是受到批判的。而我们非常幸运,通过谢老师的传授,比较系统地接受了当时最科学的素描教学,我们初步懂得了素描的艺术法则。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核心是结构,他强调不要画线条的曲折,而要画由曲折线构成的形体。他认为自然界中不存在线条,而是缩小的面。   契斯恰科夫的理论让我们受益匪浅。时至今日,我国美院的素描教学尚未完全跳出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范畴。   虽然20世纪八十年代后,人们开始对苏派教育产生了怀疑,认为契氏的理论僵化保守,继而全盘否定。其实,世界上没有至善至美的事物,没有一种教学体系能完美到适合每一个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契斯恰科夫的素描教学体系。因为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向我们伸出了双手,教会我们用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世界。   苏派的素描教学是一套科学的体系,非常严谨,对我影响很大。我画的素描现在虽然是另一个样子,但仍然处处流露出早年的学习痕迹。我教自己女儿和其他孩子素描入门时,用的也是契斯恰科夫的素描教学法,他们的素描都很扎实。饮水思源,如果没有谢老师当年的传道,她的父亲便错过了学素描的最佳年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受惠者,也应该向谢老师道一声谢谢。   在那个时期,谢老师画了不少主题性的创作,因为是文革期间,这批作品都烙有特定时代的印记,但是谢老师的创作态度是极其严肃的。创作过程中,每一个局部都要经过写生,然后才放大到画布上。我记得有一幅《织网的渔妇》画得很生动,很有生活气息。另一幅《农业学大寨》的油画也很耐看。而为创作所画的素材则更加精彩。有一幅《手》的习作画得有血有肉,让人过目不忘。最精彩的是一幅《九叔林志恩》的素描习作,这幅画出神入化,以致后来在展览上让人窃走,至今下落不明。   十年的学习中,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谢老师一家的帮助,他帮助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当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时,他的学生表现出来的艺术水准让人震惊,不少人第一年便考入了美院。   多年后,学生中如魏小明、张鸣、高峻等都成了著名的教授。我也是当年的受益者,只是才气欠缺而不成大器。   当年老师住的欧式小楼,据说是一百年前天主教会神职人员的房产,建筑造型很美,但很残破了,最终会彻底消失的。我常常带女儿和学生来这里写生,老城的旧建筑自有一种沧桑感,很入画,孩子们很喜欢这里的风景。孩子们的画把我带回了童年,我不由又想起了往事。这里记录着我们年轻时学画的一些故事,逝去的岁月总是让人留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