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经典,走进孩子的心灵(作者:钓台的春昼)

 点击查看原图

周末,久不登门的大外甥突然到访,一进门就嚷嚷:“舅舅,给我买本书吧!”乖乖隆滴咚,在小土匪什么时候开始不要吃喝玩具,改行看起书来了?本以为还是灰太狼大战奥特曼一类的低幼画册,意外居然又发生了——“舅舅,是这个,why?人文科普读本。”   网上扫了一眼介绍,感觉好生热闹“联合国秘书长为之骄傲的科普巨作,全球畅销5000万册!美法韩等45个国家和地区儿童成长圣经!北大、清华、复旦大学教授强力推荐”。   “拜托,能看懂吗你?”   “小伙伴们都说好看呢!”   以我十年舅舅生涯的经验来判断,这类攀比带来的阅读冲动,注定维系不了多久,不过看书终究是个好习惯吧!下单的时候并不以为然,注意力经济的年代,哪儿有广告没水分的啊?没这些光芒耀眼的标签,何来诸多上当的家长?   等书到手之后,外甥居然安静地到角落里翻看起来。以往总是觉得小朋友对直观的自然科学或者科普介绍更感兴趣,没想到这种人文类的他们居然也感冒?初步观察,这套图文并茂的画册,分出多个个主题,例如“打好数学基础”“挖掘语文天赋”“探索空间美学”“树立理财概念”“亲临历史现场”“点亮音乐才能”等,对于激发孩子的兴趣想必是帮助很大。看来,我们低估了孩子对人文素养的需求。不由得想起陶行知先生的名段:“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始终觉得,人文经典是才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捷径。我们在抱怨电视,数码产品蚕食孩童天性的时候,是否想过,我们原本就没有给孩子更好的选择。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没做好。   我们的文化培育了左脑的理性思维,计算能力,而代价是削弱了我们右脑的直觉与创造力。现代教育给我们灌输了太多“成功,成功,再成功”的成绩考核,唯独忽略了对视觉的,空间的知觉的等信息理解。我们已经习惯了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各种补习班和每年几次的关键考试中,甚至连看漫画书的时间都不想留给孩子,却要求孩子通过死记硬背成为“百事通”一样的天才,的确太幼稚了。   看着大外甥一副贪婪看书的模样,不仅感慨,都说心灵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以后这类书,舅舅都给你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