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枕边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更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在去年刚刚进入学前教育行业时就被很多专家及前辈提及,但一直都没有认真 沉下心来去度过。七月份在一个育儿群的带动下 自认为是“跟风”买了这本书,却也是放在一边直至前两天在谢影老师的博客看到对尹老师和这本书的评价,得知尹老师在如今鱼目混杂的早教界的难得与真实。所以从今天开始每天会为自己分享这本书。^_^ 如推荐序中所讲:走进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7月29日

前言:

1、有寓言道: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 想把其打凿成一件精美的玉器 可农夫使用的却是锄头最后玉器不成 一块美玉成“玉沙”。尹老师总结: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 常常是锄头。

2、关于中国的教育体制,这个在教育中被别人当做无数次的“替罪羊” 尹老师是这样看的:也有人把个体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归结到“社会”、“政策”、“时代”等宏大因素上。这种归结习惯,最典型的如今年来大、中、小学校园里无论发生什么负面事件,人们都要来“教育体制”上找原因,到最后,板子基本都要打到“高考”上。高考–这在我国目前来说最公平的一项教育政策,现在成了替罪羊,成了这一切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

第一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1、“打针有些疼”当孩子因为什么大哭时,要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比哄啊劝啊更有效,更能降低孩子的痛苦感。

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 大人应有几个原则: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 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 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自己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是绝对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冰淇淋”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2、不要作弄孩子成人觉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

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受,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这类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的制止。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 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尹建莉老师对“逗”的理解:“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 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 快乐 甚至幽默和智慧。

陈鹤琴老师说: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 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

大人都说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

你比小孩还要小

(我们都是要牢记的^_^)

8月1日(AM)

1、给小板凳揉揉疼

在孩子幼小时 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孩子小时候 轻微的磕伤碰痛的事会常常发生。家长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要过分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 让孩子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 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 还会把他吓着了 除了皮肉痛 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惧。

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 就是做个好人。

2、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儿童是天使 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的存在,等他长大了 变成了凡人 圣诞老人就消失了 再也不来了。(让我想起小的时候 每年端午节早上 就会发现自己的脚腕手腕和脖子上戴着五彩线 妈妈却不知道是谁给我们带上的 后来才知道 原来都是妈妈在前一天晚上趁我们熟睡时给我们戴上的;还有过生日时妈妈写给我们的小纸条 还有口红印上去的吻^_^)

圣诞老人每年都来得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 就在于这份惊喜 惊喜是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