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可以练出来》(连载四)

点击查看原图

第一章

学会生存:当自己人生的负责人

 

 

17岁的独特生日礼物

2011-4-7

今天是我17岁生日,根据老家湖南的习惯,全家人会为我过生日。可是,我现在在北京新东方学习外语,为高三作为交流生去美国学习做准备。全家人只有爸爸和我在一起。于是,他带我到一家不错的饭店吃一顿,以示庆贺。

吃饭时,爸爸说:“孩子,你今天满17岁了。明年的今天就是18岁。你要去迎接你的成年礼了。我要代表全家人,送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给你。”

我抬头一看,既没有袋子也没有盒子,忍不住问:

“爸爸,你要送的礼物呢?”

爸爸微微一笑,说:“有句话说得好,送金山送银山,不如送孩子一个好习惯。我要送一个对成长中的青年人格外有用的礼物给你——一个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对自我管理,我并不陌生。这些年来,爸爸妈妈一直让我做这方面的实践,我也知道自我管理的核心,就是“不要别人逼,我就能做好”,并充分尝到了甜头。那么,爸爸究竟会送我怎样一个自我管理的方法呢?

爸爸告诉我,在海尔集团,有一个“员工每日四问”,实际上是让员工问自己是否“天天增值”。虽然具体的做法并不适合我这样的学生,但是可以借鉴其每天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方式。于是,他“发明”了一个“自我管理日记”,以帮助我这样的青少年学生更好成长。

“自我管理日记”,要求我每天依次记录这么几个方面:

(1)关键词:即每天的主要内容,以最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2)计划执行情况:第一天当然不会有了,但从第二天起,就得对前一天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实际的回顾,免得计划落空。

(3)今日最大收获:即今天取得的主要成绩,或在某方面得到的正面启示。

(4)今日反思:今日犯的错误或看到他人身上发生、自己应借鉴的教训。

(5)明日计划:对明天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提前做好安排。

对于如何记录具体的内容,爸爸要求我不要记流水账,而要记录一些对自己成长有价值的内容。为此,他要求我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展开,就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并期望我通过这样的努力,“做最好的‘90后’”。

之后,爸爸向我讲述了总结与计划的好处。

关于总结,他是这样讲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总结乃成功之父。”最有进步的人,往往是最能总结的人。

关于计划,他讲述了世界顶尖企业销售培训家崔西的话: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3%的是做计划的人,97%的是不做计划的人。到头来你会发现一个现象:3%的人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而97%不做计划的人在为这3%的做计划的人打工。”

爸爸的话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我觉得:18岁不仅仅是一个年龄的概念,也代表着成熟。爸爸让我养成这样的习惯,的确能让我更加成熟和出类拔萃,并提高自己学习和做事的效率。

爸爸说记好日记的关键,不在于一次写多好,而在于天天坚持,问我能不能做到。我说:

“爸爸,我懂得盖房子的道理。尽管一片瓦、一片砖不打眼,但这样点点滴滴做下去,摩天大厦也有可能在自己手中产生。”

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说:

“记住你自己讲过的话。只要你能天天坚持,到了明年的今天,你会发现这是我送给你的最好的成长礼物!”

 

点评

孩子,让你写计划和总结,的确是给你增加了一点负担。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父母再爱孩子,也不能代替你去生活;父母再优秀,也无法代替你去成长。

那么,就不如让你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来管理自己吧。

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听话”,但我和你妈妈认为:与其让孩子听话,不如让孩子自觉。这其实也符合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核心理念:“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

希望你通过掌握这个自我管理的工具,让成长插上飞翔的翅膀!

 

主动不主动,相差一百倍[1]

2011-4-7

今天跟爸爸在饭馆吃饭时,因为是为我过生日,同时爸爸讲了半天课累得不行,我们想坐一个舒服点儿的卡座。

但是,服务员看我们只有两个人,就明确说:卡座能坐六个人,所以希望我们坐一个小桌子。

爸爸笑了笑,没有再与服务员交流,而是直接走到值班经理面前,说:“经理您好!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你们饭店的菜做得非常好,我们常常来这里吃饭。”

经理本来在算账,一副疲惫的样子,但听爸爸这样一说,眼睛一下有神了,然后满脸堆笑,也对爸爸表示感谢。

这时,爸爸又说:“正因为你们的菜做得好,今天是我儿子生日,所以我特别安排到你们这里来庆贺生日。我知道一个卡座坐两个人是有点浪费,但是我的确想在您这里,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请问您能不能照顾一下,帮我们安排一个卡座,好吗?”

爸爸这样一说,经理竟然没有任何推辞,而是连连说没问题。之后,他不仅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卡座,还特别送了一个果盘,作为对我的生日祝贺。

从一开始遭到服务员拒绝,到后来我们不仅能得到卡座,还免费享受了果盘,这样一个变化,真让我看得有点目瞪口呆。我不由得对爸爸敬佩地说:“爸爸,你这样会说话,让别人都不好意思拒绝你。你真是太牛了!”

爸爸微笑着对我说:“这不算什么。其实,会讲话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你要知道,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应该养成一个习惯:要主动促使事情发生,而不是被动等待机会降临。”

我突然有所感悟:在我新东方SAT的班上,孙瀚人同学创建了一个QQ群,并将群号码抄在了白板上。老师看到了他抄的群号码,与他一沟通,发现他很有号召力,就任命他为班长。

当然,他被提拔为班长并不只是因为会建QQ群,但是,正因为他这样做了,才引起了老师的关注。同时这样做也体现了主动付出的精神,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赢得了成为班长的机会。

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以往,我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被动的人,一件事情感觉不行了,我就放弃努力了;而且,我老是等着别人关心自己,却没有想到更加主动地促使事情发生。

我不由得想起我喜欢的篮球明星乔丹的一句名言:“主动不主动,相差一百倍。”以前,我虽然知道并喜欢这句话,但仅仅是把它当成一句格言记住,而现在,我却对它有了切身的感受!

点评

一个优秀的人,必定能当生活的主人翁。

而要做生活的主人就必须要做环境的主人;要做环境的主人就必须要做自己的主人;要做自己的主人,就必须处处主动。

优秀的人,无一不是主动的人。他们不会被动等着事情发生,而是去促使它们往积极方面发生和发展。

 

不试哪知行不行

2011-4-11

尽管上次爸爸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让我感觉到主动的价值,但是,改变自己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昨天我还是吃了个小“亏”。

我们食堂难得吃一次包子。昨天早餐时,我去得稍晚点,吃完发给我的包子之后,我就犹豫要不要再向食堂师傅要求加一个。尽管有时候我们吃完还是可以加,但是我曾被这位食堂师傅拒绝过一次。我担心像以往一样,他不给加,我又会丢脸白走一趟。最后还是选择了不开口。

结果回到教室,听我几个朋友说,他们都要求加包子并且多得到一个包子,于是我后悔了半天。

虽然看上去是一件很小很可笑的事情,不过我想,以后很多事情都会像是这个包子,你想要它,但是却怕得不到,又犹豫要不要去争取一下,最后还是不敢追求。所以,我昨晚就暗暗下了决心: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一定要果断地去争取,不让自己留遗憾。

今天新东方一位老师给我们上课,不经意透露了一个信息:他给一个更高级的班上课时,有另一份讲义。这是我特别佩服的一位老师,他的那份讲义必定对我提升外语有很好的帮助。所以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就怦怦怦地跳起来。

我太期望得到那份讲义了,可是我又十分犹豫:那毕竟是老师的心血啊,何况,别的同学没去要,我单独去要,他会答应吗?如果被他拒绝,不是会更丢面子吗?

就在这时,那天爸爸去争取卡座的情景,昨天我错失包子的后悔,又在我心中浮现出来。我决定:哪怕被他拒绝,我也一定要向老师要这份讲义。

果然,和我意料中的一样,老师听完我的要求,微微一愣,说:“这是比你们的课程高一阶段的课,你又没有报那个班的学习,请问为什么我要给你呢?”

糟了,真的要被他拒绝了!照以往的做法,我可能就会道歉并立即告别,带着丢脸的心情走掉。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坚定地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放弃!

于是,我深吸了一口气,对他说:

“照一般的做法,我是没资格向您要这份讲义的。但是,您讲的课实在太精彩了,我觉得要提升我的外语水平,上您的课能起到最直接的作用。但很遗憾的是,我没有更多时间去听您的那些课,这实在是我现在最大的遗憾。所以只能厚着脸皮求您了。您能看在我这份情感的面上,给我特别的关照吗?”

奇迹啊!老师一听完,当即一笑,并在我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得到学生认可,而且我也格外愿意帮助好学的学生。好的,我就破例把这份讲义给你吧!不过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捧着他给我的讲义,我不由得心花怒放,巴不得对所有人说:

的确,主动争取和被动等待,效果绝对不一样!

以后我要牢记:一定不要在没有尝试之前,就提前打击自己啊!

 

点评

错失了可以拿到的包子,却鼓起勇气得到了一般人不敢去要的讲义。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下决心向自己挑战的做法,正是一个人能取得进步的关键所在。

其次,你已经亲身体验到主动争取与被动等待的区别。恭喜你!这正是把握了生存智慧的核心。上述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必然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命运。

至于具体如何突破,也值得肯定。你之前的问题,其实也是大多数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害怕被拒绝。

但是,正如《士兵突击》里面的主人公讲到的:“不要对没有尝试过的事情说‘不可能’!”退一万步讲,即使被拒绝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所以,尽管开口,大不了回到原点!

 

遇到危险,第一时间冷静

2011-7-7

前两天,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向上的扶梯突然下滑,导致了1死28伤的严重事故。

今天看到一则报道:在这起事故中,有一个女孩伤得是最轻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别人都跟着下滑的扶梯滑下压在一起时,只有这个小女孩紧紧前仰着靠在扶手上,然后双腿弯曲,没有随着扶梯一起滑下去,跟大家压在一起。

这个事件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教训,就算是在科技相当发达的城市,也可能会因为机械故障出现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格外小心。

与此同时,这个女孩,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就算遇到危险,也要在第一时间冷静,临危不乱,随机应变,这样就能将伤害最大程度地减小。

从这个女孩的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我刚进高中不久,遭遇绑架而想办法逃脱的经历: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一位同学去买班级圣诞节表演需要的东西。买完后,同学带着东西先回学校了。我走出商场正准备回家时,突然有人把我叫住,问我是不是麓山国际学校的。我穿着校服,他认出也不奇怪。那人便向我打听学校的一些情况。这样我们一边走一边对话,到了商场门口。

正逢周末,等了近20分钟也没有等到空车。天冷,我有点熬不下去了。那个人对我说:

“这个地方很难搭到车啊!我有一次等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搭上。不过我知道前面有个小巷子,穿过去到那边就好搭车了。我准备从那里搭车,你也去吗?”

我那时归心似箭,就跟随他去了。没想到走进小巷,越走越偏僻,当我突然警觉起来想回头走时,那家伙竟然拿一把刀抵住了我的后背,同时,恶狠狠地对我说:“老实点跟我走!不然有你好受!”

一瞬间,我觉得简直是做梦。坑爹吧?天哪,这不就是电视里看过的绑架吗?!我怎么能相信这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

当然我吓得双腿发软,又十分后悔:后悔没有听爸爸妈妈关于注意安全的叮嘱,后悔没有听老师关于安全的教育。之后就不断期望:要是刚才那两个同学没走,就在前面看到自己多好,要是爸爸妈妈在多好,哪怕有一个陌生人看见,呼救也好……

但是,不管怎样期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就在我最慌张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妈妈经常给自己讲的一句话:“不管遇到什么情况,第一时间要冷静!”于是,我深呼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静下来,对自己说:“不要期望别人救你,你只能自己救自己了!”

之后,我的脑袋开始飞速旋转,闪过三套方案:

第一,硬拼,我打不过。

第二,大声呼救,说不定挨一刀。

第三,跟他走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我得出结论:只能一边稳住歹徒,一边想办法逃脱。

当走出小巷的那一瞬间,我找到了方法:眼前有一家饭馆,里面有不少人在吃饭。正好有服务员端着菜从门口经过。我佯装很配合歹徒,让他放松警惕。在靠近饭店的一刹那,如箭一般冲进饭店,然后啪啪啪将服务员手中的两盘菜打翻在地。服务员尖叫起来,饭店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我吸引过来。见旁边桌子上放着两摞碗碟,我又将它们掀翻在地。

这样一来,可有意思了。如果说前面打掉服务员手中的菜是不小心,那么掀翻两摞碗碟就是有意来捣乱了。既然认定是捣乱,饭店工作人员就不会轻易放过我,把我带到了后面的经理室。

于是,我就高高兴兴地被抓进去了,自然,那歹徒只能是灰溜溜地走了。

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很难想象当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那种恐惧、无助的复杂心情。但是,从我的体验来看,这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别的,而是千万要镇定又镇定,让自己冷静下来。

因为方寸一乱,一切全乱,“万事忙中错”,这个“忙”就是慌忙。

与此相反,“冷静是最好的护身符”,所以要第一时间冷静下来。

 

点评

有一次参加一个国际型人才会议,我曾经问他们优秀人才的标准,其中有一条给我很深的印象:“永远保持一个冷静的大脑和一颗热忱的心。”我们通常只注意一颗热忱的心,却不知道让心时刻热忱的同时,头脑冷静很重要。

冷静更是遇到危险时最重要的素养,因为只有冷静下来,你才会不盲动,才会思考每种方式带来的结果,这叫“结果思维”;同时,也能找出最理想的方法,这叫“方法意识”。

 

锻炼情商:先了解情况再表态

2011-8-9

过几天,我就要作为交流生,去美国念高三了。这次去,是到堪萨斯州一所中学学习,并住在一个志愿者家庭中。

今天,我与家里人讨论了一个敏感问题:不少人去美国时,是想进一步留学,交流中心的不少人也清楚,心中也有顾虑,因为有的家庭担心你只把交流当成跳板,心理上不舒服不说,也有可能不支持你。

我当然百分百愿意去完成交流任务,记得当初面试的时候,我就说过我不仅要好好学习和体验美国的好东西,也愿意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到美国。可是,我的确也有将来在美国上大学的想法。那么该怎么办呢?

爸爸妈妈没有表态,让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想了想,认为这样比较妥当:等我到了美国那边,第一时间要搞好学习,并做好一切要求的交流工作。之后,当我想要寄宿家庭支持我申请大学时,最好先不直接要求他们帮助,而是先问他们意见。比如这样说:

“我跟我爸妈三个人的意见一直没有统一,我爸爸认为如果我交流这年觉得美国教育好,就让我留在美国继续发展,而妈妈对我比较挂念,希望我在国内发展,毕竟我在国内的成绩也很出色,而我现在也没有做决定,所以我想征求一下您的意见,您的意见对我说不定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爸爸妈妈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去考虑。我说,这既是目前的真实情况,同时我也想起了著名心理学家、《情商》作者戈尔曼讲述的一个现象:

两个小朋友来到一个新的幼儿园。当大家在活动或做游戏时,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忍不住就要发号施令:“这样做才对,大家都听我的。”结果,哪怕他能力很强,大家往往也不买他的账,他成为处处碰壁的人。

而另外一个小朋友,哪怕能力再强,也不表态,而是先观察,看看大家的行为法则,尽可能摸清其他孩子的个性特点,然后采取合适的方式,逐步引导他们。最后反倒他更有影响力,甚至后来成为领导。

戈尔曼的“情商理论”包括几个方面,我觉得最关键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管理好别人的情绪”。在某些敏感问题上,先不表态,而是先征求别人的意见,这其实就是“管理好别人的情绪”的基础,而这点,往往许多人会忽略。

而我,之所以让寄宿家庭先表态,有如下的考虑:

首先,先问对方的意见,不会显得太唐突、太失礼。而且,如果对方不是太支持,最终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手上,我也可以逐步影响他。如果一开始直接讲就可能造成强烈的对立。

如果对方支持,那我不仅仅能得到支持甚至帮助,而且也让他有成就感,能更支持我继续留在美国发展。

 

点评

戈尔曼说:“人的成败,20%在于智商,80%在于情商。”一个让人棘手的问题,你能从情商的角度去思考,并得出这样妥帖的方案,很好。

在与人相处时,许多人习惯于首先表达自己的意见。实际上,先问问对方的想法,恰恰体现了一种成熟的智慧。原因有三:

第一,会让对方感觉受到尊重,更容易接受和支持你的看法;

第二,就算别人提出不同意见,也可能会帮助你更全面地认识事物,甚至帮你看到你没有看到的问题。

第三,能适当给自己留条退路,让自己更有回旋余地。比如说知道他此刻肯定不同意,将来找到合适的方式和时机,再去影响他,可能更有效果。

 

以最快速度融入新环境

2011-8-18

在美国生活已经一个多星期了。

今天从学校回到寄宿家庭家里,寄宿家庭的妈妈问了我一个简单的问题:

“你是自己一个人吃午饭的吗?”我说不是,这些天都是跟几个新交的朋友一起吃饭的。

她接着问:“为什么呢?”

我说,因为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我应该尽快去融入。因此,主动与大家打成一片,主动去自我介绍,主动去了解别人,这也让别人自然对我多一些关心。

寄宿家庭的妈妈一下子就觉得放心多了,说道:

“那真是太好了,我就担心你会和不少交流生一样,刚来的时候在学校里干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这样就难交到朋友。”

“看得出来,你融入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很强啊!”她补充道。

是的,虽然时间不长,但我已很快融入了寄宿家庭和学校。总结来说,我觉得下面三个方面很重要:

第一,第一时间与人打成一片。

绝对不能封闭自己,也不能独来独往,要重视交流。在学校,我不仅和同学一起吃饭,也主动去认识很多同学,在路上碰到都会主动打招呼。这一来,大家也以同样的方式回应我,让我在异国他乡觉得很温暖。

第二,注重沟通方式。

举个小例子来说吧。在跟寄宿家庭的妈妈交谈时,我们聊了很多中国人和美国人在食物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她特别提到,说我的眼神交流做得非常好,他们美国人就很不喜欢别人在交谈的时候不看着自己的眼睛,他们认为这是相当不礼貌的。而我在交谈时,总是重视与对方进行眼神交流,因为这是真诚、有教养的表现。

第三,主动做事,体现主人翁的精神。

有天晚上,寄宿家庭的爸爸开会去了。小弟弟在哭闹,说数学作业不会做。寄宿家庭的妈妈无法教他,怎么安慰都没用,让他自己好好思考下。他还是止不住哭,说自己根本不会做,老师讲得不清楚。

当时我也有一堆作业要做,但是听到这一情况后,就主动走过去对他说,别着急,我会教他做。

虽然他不哭了,但还是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我便坐下来,耐心地一一指点他。最终不仅帮他“搞定”了作业,而且还提高了他学数学的兴趣。

寄宿家庭的妈妈不断地对我说谢谢,而这个小弟弟也夸我说:“你是数学天才,比我们老师强多了!”

哈哈哈,尽管我知道这是夸张,但这话听着心里暖滋滋的。

今天下午我们全家做大扫除,我要做的是给楼下的地板吸尘。我做得很细致,寄宿家庭的妈妈下楼来看时,发现地板非常干净,连死角里都清理干净了,然后表扬我,说我做得又快又到位。

哈哈,既然他们家给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当然要勤快、用心地做事了。对主动做事的孩子,我想全世界都应该是喜欢的吧?

 

点评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你到万里之外的美国去读书,不仅母担忧,父担忧,全家都很担忧。

但是,看到你的这份日记,我们就没有那么多的担忧了。

到新地方不自我封闭,要第一时间与人打成一片,而且能主动做事,这是能赢得他人接受和肯定的基础。不仅能让你在家庭中,也能让你在学校和社会中更加自如和自信。

其中提到的注意眼神交流,也格外值得重视。中国驻外大使吴建民,曾出版过有关交流学的著作,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一个中国代表团去海外招商引资,结果一个大的项目没有做成,原因是:这个代表团的团长,在与对方握手时,竟然不与对方对视,而是看着他的背后。对方觉得他没有礼貌,于是就放弃与他们合作了。

这种国际交流的细节,怎么能不重视呢?

 

“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1-9-2

今天,我突然看到国内同学发的一张照片——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还带葱花的!!!附上的照片说明是:“我不是有意要打击各位已经在国外奋斗的交流生同志们,我只是想给你们一些精神上的鼓励!我替你们吃啦!哈哈哈!”

这照片说明拍照片的人有多欠扁!于是我突然开始异常想念国内的食物,想吃中国的面条,更想吃中国菜和米饭。如果是放点我们湖南的辣椒,那就更好了……

于是,我想家了!尽管当初到美国学习时,我充满向往,尽管从北京机场出关走向世界,我义无反顾,尽管到这里后我也充满了喜悦并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但是,实实在在地说,我确实有些想家了。

这些天,我很想家乡的人,想家乡的菜,更想家中的安宁与温暖。虽然我年纪轻轻,但因为离家万里,我真的染上了“乡愁”:

首先是饮食方面的差异。在国内主要吃米饭,但在这里基本上是面包、糕点,基本算不上有什么味道。而且因为住在别人家里,虽然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但我有时也不敢多吃。

之后是社会方面。刚来美国时,我对美国人的印象都挺好的,觉得他们都很友善。但是一些事情也让我感觉很不好,例如今天在体育课更衣室里,有一个拉美移民过来的人,跟一个美国当地人吵了起来,之后狠狠地打起架来。还有一次看电影,一个年轻人被抓起来了,原来是因为他贩毒。还有一个在其他学校的同学告诉我,他们那里发生了杀人事件。这些都让我一次次感到不安全。

此外就是身体的不适应。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偶尔一次感冒,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也对我很关心,问寒问暖。可是他们越关心,我就越不安,怕给他们添了不应有的麻烦,不像在爸爸妈妈身边,病了,能很自然地接受呵护和爱,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我突然觉得:

家不仅仅是指一个地方,更是在你脆弱的时候给你支持,在你开心的时候陪你分享,在你寒冷的时候给你温暖的地方。所以不管到了哪里,最想念的还是自己的家呀……

今晚,我在QQ上与国内的爸爸妈妈交流了我的心理,我说我甚至有买机票立即回家的冲动。爸爸妈妈给了我很大的安慰,至于吃饭的问题,妈妈还给了我一个建议:让我自己掏钱,每周去亚洲超市买些中国零食以及做饭用的材料,如果有可能,也可尝试着自己做点中国菜,在自己吃的同时,还可以和他们一起品尝……

爸爸没有说太多,而是发了一首苏东坡的词给我。词是这样的: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词有故事,意境也很美,但最震撼我的,是最后的那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是啊,我现在那么思念故乡,是因为我现在对自己的环境还有不满,心安不下来。但是,我来美国学习,不正是为了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吗?先适应周围这些与原来环境不同的事物,不就能让心安下来吗?

还有,无论是苏东坡也好,还有词中写到的那个说“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歌姬也好,都是去了当时属于流放地的岭南。他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都能“心安”,相对而言,我的条件好多了,我怎么不能“心安”呢?

从这一刻开始,我的心理状态就整个调整过来了:

我要在适应各种环境中实现“心安”,在迎接各种挑战中迎接“心安”。

这样,即使我离家万里,我也还在“故乡”……

 

点评

关于上述这首词有个故事,可从苏东坡写词的序中得知:

因为受苏东坡“乌台诗案”的牵连,不少亲朋好友被罢黜或流放。好友王巩被贬到广西的宾州。那是当时属于蛮荒之地的岭南,一般人躲之唯恐不及。但有个歌姬宇文柔奴,却愿与他同行。

5年后,历尽苦难的他们回来了。苏东坡去看望他们,却发现他们的身体容颜反倒显得更年轻了。苏东坡出于礼节,问柔奴:“岭南风土,应是不好?”但是,柔奴的回答却震撼了见多识广的苏东坡——“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样的回答,是一种历尽劫波而风雨不动的安然。故乡是什么?是归程。家是什么?是心灵的港湾。你现在远离故乡千万里,思念家是很正常的。但是你要长大,你要为理想的实现付出漂泊的代价。

如果你心灵不安静,就会感伤和痛苦。但是,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你就会接受你眼前的许多不如意,实现心灵的安然。

这样,你身在异乡,却也在家中。

 

在做面条中感悟“阳光心态”

2011-9-9

来美国很多天了,基本上吃不到中国菜,心中总有失落感。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我收到邀请,可以去参加一个中国人举办的周五晚上的聚餐活动。那里不仅有中国人参加,有中国菜,还有篮球比赛。因为他们很热情,所以我不仅自己去了,还邀请寄宿家庭的人和我同往。

不管是我,还是寄宿家庭,刚去时满是期待,结果到那里后,顿时大失所望——就两个菜,一个包菜一个萝卜炖肉,而且味道还很不怎么样。寄宿家庭一家人都没有怎么吃。我很尴尬,还跟他们解释说:“中国菜不是这个样子的,这只是因为厨师太差了而已。”后来,我们离开聚会点,竟然找到了一家中国人开的面馆,解决了晚餐。

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不断笑着宽解我,但此时我的心中却很不舒服,不仅埋怨这饭很难吃,恨自己难以适应吃饭这样的事情,而且也怪那邀请我们吃饭的中国人,不会做菜就不要邀请啊,不是丢中国人的面子吗?

幸亏这家面馆的面条还正宗,大家都说好吃。这时,我突然有个想法:

做面条并不难,我在北京就做过多次,为什么我要抱怨这抱怨那,不尝试做一次呢?第二天,当寄宿家庭的爸爸要开车去超市的时候,我请他留心一下,能不能找一些面条、老抽和醋来。

他没有买到老抽和醋,但买到了面条和生抽。我想,这样做汤面可能味道不太好,于是我就想干脆做个炒面吧。仔细一看冰箱,竟然还有麻油和一点葱和蒜。此外,我还留着一点前不久妈妈给我寄过来的榨菜,这就足够了!!!

经过一阵久违的吱吱的油声,一盘热腾腾的炒面出锅了。他们都抢着要尝尝看,说实话我还挺紧张,怕不好吃丢了中国人、中国菜的脸。没有想到他们竟一抢而光。吃完之后,一双双眼睛还瞪得跟灯泡似的,然后又让我多做了几盘。吃完后,他们热烈评价:“这简直比餐馆里的还好吃,还新鲜……”

这种感觉是相当幸福的,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能让别人吃了之后觉得开心、觉得满足,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了。

这一认可,更激发了我的兴趣与信心。今天,当大家去沃尔玛采购食品的时候,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干脆为他们做一回饺子呢?我虽然没有独自做过饺子,但在出国前,亲眼看过小姨制作饺子的全过程,也帮她包了几十个。我想,也许我能行呢。于是我们买了好多肉啊,菜啊什么的,还买了点调料,晚上就由我做饺子了。

热腾腾的饺子上桌啦!大家很快就将一锅饺子“消灭”了。我很难忘记这样一个细节:当香喷喷的饺子端上来后,孩子们已经口水直流,要立即开始大吃了,但按惯例我们得开始饭前祷告。寄宿家庭的爸爸今天的祷告词比以往多一句,除了感谢上帝给予我们食物,还说感谢上帝安排了这样一个来自中国的学生,让他们分享到来自万里之外的美食……

今天相当开心,像《中华小当家》里说的,中华料理,就是要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看到他们吃完之后幸福的表情,我也觉得非常快乐。不仅因为我跟他们分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小事,我明白了什么才是“阳光心态”:

所谓阳光,就是自己发光的。当世界不给我们光明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主动发光呢?

 

点评

当你心态消极的时候,一切都很灰暗,当你的心态积极的时候,生活转眼变得光明。

环境无法提供自己期望得到的东西,就干脆自己来创造。尽管只是做面条和饺子的小事,但你的确把握了“阳光心态”的核心。

真正的阳光,是既能照亮他人,也能照亮自己的!祝愿你以后,常常能以这样的“阳光心态”,照亮自己和别人。

 


[1]① 此文在日记中与上文是一篇,为了让读者对主题有更深的印象,此处单独成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