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
教育部新课标重点阅读书;独家赠送有声书,边读边听,不同体验;著名法文翻译家陈筱卿全新精译版
书 籍 资料
书 名:海底两万里
作 者;【法】儒勒·凡尔纳 著
译 者:陈筱卿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第1次印刷
定 价;29.00元
规 格:16开
页 数:396页(380千字)
印 张:24.75
图书类别:科学幻想小说-法国-近代 I565.44
书 号:9787119086200
用 纸;70g 胶版纸
印 刷:平装
策 划:金哈达文化
出 版 社:外文出版社
内 容 简 介
1866年,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谈论着一件没人说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事,海港居民、内陆民众、以及正在航海的人们,全部都感到震惊。欧洲和美洲的商人、船长、各国海军军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表示极大的关注。这件事便是——海上出现了一个庞大的“海怪”。
法国的阿罗纳克斯教授,是一位博物学家,在一次考察活动结束之后准备返程时,接到了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登上了“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一同参与清除“海怪”的任务。
结果事与愿违,“海怪”没有被除掉,驱逐舰反被“海怪”撞毁,阿罗纳克斯教授连同他的仆人孔塞伊、加拿大的捕鲸手内德·兰德成了“海怪”的俘虏……。这只“海怪”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秘密?阿罗纳克斯教授三人最终能否脱险?他们到底遇到了怎样的奇遇?
作 者 简 介
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1828—1905),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生于海港城市南特,自幼喜欢航海,曾擅自离家做水手,又被父亲找回。1848年到巴黎学习法律,毕业后不愿做法官,去剧院做秘书,写剧本。并开始热衷于各种科学的新发现,为写科幻小说做了准备。1863年,他的《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并获得成功。此后40余年间,他不懈创作,几乎每年都有一两部新作问世。代表作品有《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等,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
陈筱卿,当代著名的法语翻译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翻译出版法国名家名著多部,已达八百多万字。包括拉伯雷的《巨人传》,卢梭的《忏悔录》、《新爱洛伊丝》,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纪德的《梵蒂冈地窖》,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等几十部作品。其中翻译凡尔纳的作品就达十余部,是迄今为止翻译凡尔纳作品最多、最受读者欢迎的翻译家之一。
编 辑 推 荐
“凡尔纳科幻巅峰名作”是我们专门为青少年打造的一套精美的、值得收藏的系列小说,也是法文翻译家陈筱卿教授“凡尔纳”译作的一次完美展示。本套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 作者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是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的法语作家。法国海军上将伯德雷、美国“潜艇之父”西蒙·莱克、俄国“宇航之父”齐奥尔斯基、深海探险家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克尼等众多航海家、科学家都一致认为凡尔纳曾是启发过他们的人。
* 全新精译本,没有任何删减,其译文为法文直译,通俗易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作品的原汁原味。
* 国家教育部新课标重点阅读书,内容兼具知识性与文学性,内附精美插图,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外国名著。
* 首次为读者提供有声小说免费下载,全新的有声体验,精彩无限。
* 采用颜色偏黄、反光度较弱的护眼纸印刷,最大限度地保护青少年的视力。
* 国内一流封面设计师设计封面,经典、艺术,摆放在书架上极有档次,绝对是孩子书架上的重磅好书。
媒 体 评 论
凡尔纳是我的领跑人。 ——海军上将伯德雷
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指引人。 ——“潜艇之父”西蒙·莱克
凡尔纳的小说启发了我,使我朝着一生的方向去幻想。 ——“宇航之父”齐奥尔斯基
现代科技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 ——法兰西学院院士利奥泰
目录 第一部分 / 001 第一章 飞逝的巨礁 / 002 第二章 赞成与反对 / 007 第三章 随先生尊便 / 012 第四章 内德·兰德 / 018 第五章 向冒险迎去 / 024 第六章 全速前进 / 030 第七章 不知种属的鲸鱼 / 038 第八章 动中之动 / 044 第九章 内德·兰德的怒火 / 053 第十章 海洋人 / 059 第十一章 “鹦鹉螺号” / 067 第十二章 一切都用电 / 075 第十三章 几组数字 / 081 第十四章 黑潮 / 087 第十五章 一封邀请信 / 097 第十六章 漫步海底平原 / 104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 / 111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 / 116 第十九章 瓦尼可罗群岛 / 123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峡 / 132 第二十一章 陆上几日 / 140 第二十二章 尼摩艇长的闪电 / 151 第二十三章 强制性睡眠 / 161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国 / 169
第二部分 / 177 第一章 印度洋 / 178 第二章 尼摩艇长的新建议 / 186 第三章 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 195 第四章 红海 / 205 第五章 阿拉伯隧道 / 217 第六章 希腊群岛 / 225 第七章 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 / 236 第八章 维哥湾 / 244 第九章 失踪的大陆 / 255 第十章 海底煤矿 / 265 第十一章 马尾藻海 / 274 第十二章 抹香鲸和长须鲸 / 282 第十三章 大冰盖 / 293 第十四章 南极 / 304 第十五章 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 314 第十六章 缺氧 / 322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 / 330 第十八章 章鱼 / 339 第十九章 墨西哥湾暖流 / 350 第二十章 北纬四十七度二十四分,西 经十七度二十八分 / 360 第二十一章 大屠杀 / 367 第二十二章 尼摩艇长最后的话 / 376 第二十三章 尾声 / 384
序言
译 序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为青少年写作探险小说的著名作家,特别是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而享誉全世界。
19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人们对科学幻想的爱好蔚然成风。这与这一时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写了大量的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了许多志趣高尚的人。他们全身心地献身于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物质利益。这位科学幻想小说大师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天才的发明家、能干的工程师和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他是在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描写,体现当时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反映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与资产阶级那些一心在投机钻营、贪赃枉法的人的不同。
凡尔纳不同于那些脱离生活的书斋学者,他力图将那些集高度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一身的人作为自己的正面人物。譬如他的长篇小说《神秘岛》里的中心人物——工程师史密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所喜爱的浪漫主义英雄人物——尼摩艇长也是这样的人。他笔下的英雄人物富于人性,没有种族偏见,憎恨殖民主义者,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从他的作品中读者不难看出,他是这样一个民主主义作家:在他所选择的冒险题材许可的情况之下,他尽可能地去表达自己对于压迫者的憎恨,以及对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平等原则上的团结一致的幻想。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又一部力作,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而,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得以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陈筱卿
精彩文摘
第一章 飞逝的巨礁
1866年出了一件怪异的大事,是一个没人说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怪现象,想必没人会忘记得了。且莫说港口居民被种种流言弄得心神不定,内陆民众惊诧不已,就连海上的人们也都感到震惊。欧洲和美洲的商人、船东、船长、船老大、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表示极大的关注。
确实,一段时间以来,有好些船只在海上与“一个庞然大物”相遇。那是一个长长的梭子状物体,有时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儿大,而且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
各种不同船只的航海日志对出现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做了记录,说这个物体或这个生物速度极其地快,动力极其地大,像是天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它是一个鲸类动物的话,那它的体积比当时科学所分类的所有的鲸鱼都要大得多得多。无论是居维叶①、拉塞拜德②、迪梅里③先生,还是卡特尔法热④,都不会承认这么个大怪物的存在,除非是他们见过它,也就是说,除非他们自己亲眼所见。
按照多次观察所得,平均算来(抛开较保守的估计:即此物长二百尺⑤;也不按过于夸张的说法:即这个大家伙宽一海里⑥,长三海里),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庞然大物要大大超过鱼类学家们迄今为止所认同的所有的鱼类,如果这个大家伙真的是存在的话。
可是,它真的是存在的,而这种存在是无可否认的,而人是一向喜欢听神奇的事的。所以,这个不可思议的东西的出现,就必然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要想把它视为奇谈怪论,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确实,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克轮船公司的蒸汽机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处,就曾遇见这个游动着的大家伙。起先,巴克船长以为是遇见一块不为人知的巨礁,他还准备对它的准确位置加以测算哩,可是正在这时候,这个奇怪的大家伙竟然突然地喷出两根水柱,高达五十尺,直插云霄。如此看来,除非是这块巨礁上有间歇喷泉,否则的话,“希金森总督号”所遇见的就确实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只是尚不为人知罢了,这种动物能从鼻孔里往外喷出混杂着空气和蒸汽的水柱。
在这同一年的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水域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这么看来,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速度惊人,能够快速地从一处游到另一处,因为“希金森号”和“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是在两个相距七百海里的不同地点看到它的,而时间上只是相隔三天而已。
半个月后,在距“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遇见那个大家伙两千海里处,国家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间的大西洋海域迎面近舷对驶时,分别在格林尼治子午线的北纬四十二度十五分、西经六十度三十五分处,同时发现了那个怪物。“海尔维蒂亚号”和“香农号”首尾相接不过一百米长,估计那个大怪物至少得有三百五十尺长,因为这两艘船与它相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是,当时在阿留申群岛的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一带海域的鲸鱼,个头儿最大的,也从不超过五十六米长,人们甚至都没见有达到这一长度的。
有关的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佩莱尔号”的几次最新发现;跑伊兹兰航线的“埃特纳号”与那个怪物擦肩而过;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菲茨,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利德勋爵号”上所测定的精确方向。所有这些报告,都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在那些生性爱说俏皮话的国家,这件事被当成了笑谈,但在那些认真务实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人们对这件事就极其关注。
在各个大的中心城市,这个怪物成了时髦话题:在咖啡馆里,人们在津津乐道地谈论它;在报刊上,人们在嘲讽它;甚至有人还把它搬上了舞台。各家小报可算逮着机会了,随心所欲地编出种种离奇的故事来。有些因为编不出新花样,便把极力想象出来的那些巨型怪兽又给刊登了出来,从此,报海中从那头白鲸——可怖的“莫比·狄克”①,到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的巨型海怪克拉肯②,应有尽有。有的人甚至把老古董也给搬了出来,包括亚里士多德和普利尼③的看法也被引用了,因为他们两位也认为有怪物存在。还有彭图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埃纪德的游记什么的。最后,还搬出了哈林顿先生的那诚实可信的报告来。据此报告称,他于1857年在“卡斯蒂朗号”上看到过一条大蛇,这种巨大无比的蛇直到当时为止,只是在旧时的北极探险船“立宪号”驶经的海面上出现过。
于是乎,在学者圈内和科学杂志上,轻信者与怀疑派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没完没了的论战。大家因“怪物问题”而变得异常激动。信奉科学的记者与相信神灵的记者大打起笔墨官司来,有些记者还因此而动起了手,因为他们从海蛇争起,最后竟发展到人身攻击了。论战持续了半年,双方各不相让。各种小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矛头指向巴西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术研究会、华盛顿史密斯协会等所发表的论文,对《印度群岛报》、穆瓦尼奥④神甫的《宇宙》杂志、皮德曼⑤的《消息报》上的辩论文章大加抨击,对法国及其他各国的大报上所登载的文章也进行了无情的批驳。小报的那些才华横溢的作者们故意引用其对手们曾经引用过的林奈⑥的那句话——“大自然不创造蠢材”,其本意是想让当代人不要违背大自然,相信什么大海怪、大海蛇和“莫比·狄克”以及海员们脑子发热而胡编乱造的东西。最后,报纸上一篇极具讽刺味的十分受编辑们喜爱的文章起了作用,像伊波利特一样,给了那个怪物致命的一击,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结束了这场论战。才智终于战胜了科学。
在1867年的头几个月里,怪物的事似乎已经被遗忘了,不会再被人提起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些新的情况又出现在公众的面前。这一次,已经不再是什么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了,而是一个必须加以避免的真真切切的危险。这个问题的性质变了。那怪物在变,变成了小岛、巨岩、暗礁,但却是个能飞逝的难以捉摸的、无法捉住的暗礁。
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尔海洋航运公司的“莫拉维扬号”夜航至北纬二十七度三十分、西经七十二度十五分的海面上,右舷尾部撞上了一块礁石,可任何海图上都没有标明这一带海域有此礁石。当时,“莫拉维扬号”借着风力并凭借自身那四百马力的动力,正以每小时十三节①的速度在行驶。如果不是船体材质坚硬的话,可以肯定,“莫拉维扬号”必定是连同其从加拿大搭乘的二百三十七名乘客一同沉入海底了。
我之所以简略地介绍了这些情况,是想让大家清楚地知道,这家举世闻名的经营有方的公司,在海上运输方面是何等地了得。没有任何一家远洋航运公司经营得比它更好的,没有一家比它更加卓有成效的。二十六年来,丘纳德公司的船只横渡大西洋两千次,没有一次延误,没有丢失过一封信件,没有损失一个人,没有损失一条船。因此,尽管法国与之进行有力竞争,但旅客们仍旧对它情有独钟,这一点,从官方的统计资料中也可看得出来。因此,丘纳德公司的最好的汽轮中有一艘发生了意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1867年4月13日,海上风平浪静,风向甚宜,“斯科蒂亚号”正行驶在西经十五度十二分、北纬四十五度三十七分的海面上。船只开足其一千马力,以十三点四三节的航速行驶着。驱动轮正常地拍击着水面。此时,船只吃水深度为六点七米,排水量为六千六百二十四立方米。
下午四点十七分,旅客们正在大厅里用晚餐,突然间,“斯科蒂亚号”左舷轮后部轻微地撞击了一下。
“斯科蒂亚号”并没有撞上什么,而是自己被撞到了,像是被钻孔器似的锋利的工具戳了一下,而不像是被钝器击打着了。撞击似乎非常地轻,所以船上的人都没有因此而有所不安,但是,大家却听见货舱监运员跑到甲板上来,大声喊叫道:
“船要沉了!船要沉了!”
旅客们一下子慌乱起来,但是安德森船长连忙稳住了大家。确实也是,眼下还并没有什么危险。“斯科蒂亚号”共有七个用防水舱壁隔开来的船舱,有一个舱进水,是绝无大碍的。
安德森船长立即下到底舱。他发现五号舱被海水浸入,而且浸水速度很快,说明破口处窟窿很大。所幸,这间舱内没有锅炉,否则锅炉必然被浇灭。
安德森船长立即下令停船,并派一名水手潜入水中查看损毁情况。不一会儿,情况便弄清楚了,原来船体吃水线以下部分有一个两米宽的大洞。这么大的洞涌进的海水是无法堵得住的,因此,“斯科蒂亚号”只好在它的几个驱动轮被淹没了一半的情况下,继续行驶着。此时,它距克利尔岬三百海里,所以晚了三天才驶回利物浦,进了公司的船坞。这三天可是让利物浦的人惊恐得够戗。
“斯科蒂亚号”被架上了干船坞,工程师们开始对它进行检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破了一个形状很规则的等腰三角形。铁皮上的裂口很整齐,即使使用打孔钻也无法打出这么规则的洞来。如此看来,弄穿这个洞的钻孔工具肯定不是用一般的淬火技术制作的,而且,这个工具用巨大力量冲出来,穿透四厘米厚的铁板,还得倒退出来,这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最近的这次事故情况就是如此,其结果又让公众的情绪激动了起来。自此,以前的那一次次海难的不明原因,全都归结到这个怪物的身上。这个怪诞的大动物因而便承担起所有沉船事故的责任。沉船事件数目很大,根据维里塔斯署①统计的每年三千艘受损的船只中,因下落不明而被当作连人带货全部失踪的蒸汽船或机帆船,其数目不下二百艘!
因此,不管公正还是不公正,反正这只大怪物成了这些船只失事的罪魁祸首了。由于这个大怪物的存在,各大洲间的航路变得日益危险,公众坚决地要求,应不惜一切代价,把这头可怕的大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