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也可扫出创造来
大约在牧天5岁的一天,牧天爸爸看书累了走到客厅,发现家里没有其他人,只有牧天一个人拿个扫把在扫地,而且扫得那样开心和投入,很费劲地拖着扫把,脸上一脸汗水,他还全然不知。
于是,牧天爸爸突然产生一个灵感,决定好好启发一下他:
“牧天,这些天不是老给你讲创造吗?如果扫地能扫出一点新意,我就奖励你两元钱去买糖。”
听说有这么一个奖励,牧天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他把扫把一丢,蹲在墙角思考起来了。
他爸爸在旁边看起书来。
当他爸爸快忘掉这件事的时候,突然牧天一声惊呼:
“爸爸!爸爸!我知道了!”
他噔噔噔跑到厨房,拿了一个垃圾袋,将它套在簸箕上,把垃圾直接扫进垃圾袋里面去了。之后得意地看着他爸爸说:
“爸爸,这算创造吧?”
他爸爸很高兴,不住点头。一般说来,都是先把垃圾扫到簸箕里,在垃圾桶的上面套一个垃圾袋,然后再把簸箕里面的垃圾倒进垃圾袋里。而现在,牧天省掉了中间环节,将垃圾袋直接套在了簸箕上!
“的确是创新,省略了一道工序啊!”
牧天爸爸表扬了他,心中十分开心:别看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从思维学的角度来考虑,却是很了不起的。要知道,戴尔电脑之所以成为信息时代最了不起的创新之一,其革命性,不正体现在省略程序吗?
但是,当牧天爸爸夸奖他的时候,发现他并没有太多兴奋,而是充满期望地盯着他爸爸看。他爸爸终于反应过来了,赶紧拿出两元钱给他去买糖,同时大笑着命令他:
“买糖去,不过顺便也把垃圾丢到外面的大垃圾桶里。”
之后的情节就让人忍俊不禁了,他一手把两元钱拿过去,像一阵风一样跑向门口的小卖部了。此刻,他才不管什么丢垃圾的事呢。
这样一来,牧天的积极性可高了,他先后“发明”了伸缩板凳、魔术笔筒等,至于经他改良的玩具,更是遍布家中。无论干什么都喜欢多想一步,进行独特的思考。
其实,从牧天出生之后,我们就经常注意对他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尤其注意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游戏中,去探索新的、有价值的事物。这一来,牧天不仅在后来学习理科科目时常有创新,而且写作文也常常写出新意来。
如一般人讲“理直气壮”,他却写出一篇“学会理直气和”的文章来,被多家报刊发表和转载。一般人讲“三思而后行”,他会总结出“三思而后言”,并作为“管理好语言”的一部分,收到他所著的《管好自己就能飞》一书中。
这样的做法,也体现在他组织的活动中。如有一次,他作为班长,组织了一个辩论赛,主题是“开卷未必有益”。正方说“开卷有益”,反方说“开卷无益”,这样探讨的目的,是想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想和辩证思维能力:不是读书就一定好,如果缺乏科学和批判的眼光,也可能受到一些不好的书的消极影响。
在方方面面注意养成具有独特见解的习惯,孩子学的东西怎能不更科学有用呢?而且在未来,谁说这样的孩子又不能有大的创新与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