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要“正话反说”
和叛逆期孩子相处,大部分事情都不会按照大人的想法发展,这令很多父母头痛不已。不起眼或放在其他孩子身上理所当然的小事,都可能成为叛逆期孩子和父母之间发生冲突的导火索。
比如,当我们想请孩子帮忙做事的时候,一般都会说:“喂,请帮我把桌子上的那本书拿过来。”
听到父母的话,一般孩子都会回答:“好的。”然后帮我们把书拿过来。
然而,对于逆反心理很强的一部分孩子来说,请他们帮忙做事情就没那么容易了:
“什么?你自己不会拿吗?”
“烦人!事真多。”
他们不仅嘴上这样说,实际上也不会帮我们拿。虽然书就在他们旁边,拿一下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如果这种事情只是偶尔发生一两次,我想大人也不会去和孩子计较。可是,如果每次都这样的话,就会令人焦躁不安了。再比如,假设有一位不爱学习、总是逃课的学生,我劝告他说:“请不要再逃课了,好好学习!”他会回答:“哦,可是我听不懂啊。”
对于总是不做家庭作业的学生,我对他说:“下次请把家庭作业认真做完!”
结果他会狡辩说:“我知道,可是我参加了学校体育俱乐部,每天活动很多,忙得很,根本没有时间做作业。”
如果我每天都和学生做这样毫无意义的对话,就会感到相当崩溃。我心里会很生气地想:乖乖地说一句“好!”就那么难吗?
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留意语言中的一类词,那就是连词。连词有很多,比如“而且”“那么”“但是”“可是”“然而”等。这些连词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类,即顺接连词和逆接连词。顺接连词有“而且”“那么”“就是说”等,逆接连词有“但是”“可是”“不过”等。
在我们平时无意识说话的时候,很多人都倾向于只用一类连词,不是顺接就是逆接。换句话说,平时说话时,有的人喜欢使用顺接连词,而有的人则大多使用逆接连词。这两种说话方式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习惯交流模式。
喜欢用顺接连词的人,听他们说话会感觉比较顺畅:“而且……”“那么……”“那样的话就……”而多用逆接连词的人,说话时则充满起伏感:“但是”“不过”“然而”……听他们说话,你的思维会随着对方一起跳跃,很有意思。
你属于哪一种类型?请回顾一下自己平时说话的情景,然后分析一下自己多用顺接连词还是逆接连词。
说话时使用连词的特征在孩子身上更为显著,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根据我的观察,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多使用逆接连词。当大人提醒、批评孩子时,你就会发现孩子的回答中充满了逆接连词。中学生经常说的“话虽这么说……”就是孩子反叛心理的典型代表。
根据孩子使用连词的类型,作为父母,你最好稍微改变一下自己说话的方式,这样才能让沟通变得更加顺利。假如我们对爱用逆接连词的孩子说:“快去学习!”或“把作业认真做完!”则往往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孩子的回答肯定是以“但是”“可是”等逆接连词开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喜欢使用逆接连词的习惯,改变我们说话的方式。
“看来,你是真的不想学习呀。”“你课外活动那么忙,恐怕没时间学习吧?”大人如此正话反说,孩子再逆接回答,就能得到“负负为正”的效果:“谁说的?我马上就去学习!”
站在孩子的角度,不管大人说什么,他们都打算用逆接的方式加以否定。因此,当我们抛出否定命题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加以否定。结果,否定之否定就成了肯定,他们便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我们的本意。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不过,有一点必须提醒你注意,那就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中也有习惯使用顺接说话方式的。对于顺接类型的孩子,如果我们依然正话反说,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你课外活动那么忙,恐怕没时间学习吧?”
“嗯,是没时间学习。”
这样就糟了。所以提醒各位家长朋友,说话时采用哪种方式,要视孩子的类型而定。
其实,孩子的叛逆期并不仅仅出现在青春期,早在他们两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第一次叛逆期。刚会说话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懂得否定大人的意见、拒绝大人的要求。那么,对于两岁的幼儿,使用正话反说的方式管用吗?我有一位朋友就曾亲身实验过。
我的这位朋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上小学一年级,小女儿刚满两岁。两个女儿关系很好,十分亲密,而且都开朗活泼不认生,是一对非常可爱的小姐妹,但两人的个性却截然不同。
姐姐很听妈妈的话,对于妈妈提出的各种要求都能愉快地接受。如果妈妈对姐姐说:“帮妈妈把那个剪刀拿过来好吗?”姐姐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好的。”然后就去帮妈妈把剪刀拿过来。
而妹妹正处于叛逆期,如果妈妈请她帮忙:“帮妈妈把那个剪刀拿过来好吗?”妹妹则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不!”
当姐妹和朋友们一起吃糕点的时候,如果妈妈提出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糕点:“把这个和小朋友换着吃好吗?”妹妹肯定会拒绝:“我才不呢!”
对此,那位妈妈感到十分烦恼:“为什么姐姐就能乖乖听话,而那么小的妹妹却如此抵触呢?”
后来,她听了我讲的关于连词的话题,便决定回家试试这种方法。
以前,她都是直接对孩子提出要求:“帮妈妈把那个剪刀拿过来好吗?”现在则变成了正话反说:“妈妈想用一下剪刀,剪刀放那么高,你肯定拿不到吧?”听妈妈这样一说,小女儿的回答是:“嗯,我能拿到!”说完便充满自信地去帮妈妈拿剪刀了。这让妈妈倍感吃惊。另外,她还对大女儿实验了同样的方法:“妈妈想用一下剪刀,剪刀放那么高,你肯定拿不到吧?”没想到大女儿的反应却是:“嗯,我拿不到……”结果大女儿没有帮妈妈拿剪刀。
因为别人说自己不行,很多顺从型的孩子就失去了做这件事的欲望。孩子如此,很多大人也如此。
像前面介绍的例子那样,只要根据孩子的类型适当转变说话方式,就可以对他们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而且,这还能让大人对与孩子交往产生兴趣,“这次我怎么说他才会有反应呢?”在如此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大人也在不断成长。
正话反说引导术
处于叛逆期的青春期孩子在说话时大多喜欢用“但是”“可是”作为开头的句子。如果大人直接说“快去学习”,孩子就会用“可是”驳回:“可是课外活动那么忙,没时间学习啊。”这时候,家长就需要转变说话方式,采用正话反说引导术:“你课外活动那么忙,恐怕没时间学习吧?”孩子一听就会本能反驳:“谁说的,我马上就去学习!”这样,孩子便会在不知不觉之间走上我们为其预设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