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宝贝》部分连载 恰当回应:健全孩子的世界观

第二章 恰当回应:健全孩子的世界观

苏珊抱着四个月大的儿子希登坐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孩子开始哭闹时,苏珊俯身对他微笑,逗弄他的下巴,叫着他的名字,还在他面前挥动玩具。但希登却躬着背,皱着小脸转过头去。苏珊给孩子的外部刺激似乎过多了。但她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但没带希登离开这个忙乱、嘈杂、光线太强的地方,反而在继续努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让孩子更加烦躁不安。

在一个亲子早教课上,艾瑞娜正和十八个月大的女儿安娜一起玩耍。安娜趴在一辆儿童三轮车上,十分开心地玩着玩具。但是,到了要把儿童三轮车和玩具收走的时候,安娜开始爆发并大哭起来。受够了安娜的经常哭泣,艾瑞娜这次没有理会女儿,而是开始与其他妈妈们聊天。安娜发着脾气,坐在艾瑞娜的脚边,但艾瑞娜并没有注意到女儿此时希望得到妈妈的关注,从而错过了帮助女儿学习分辨以及处理情绪的机会。

马路对面,简尼斯正带着两岁半的女儿艾莱希逛街,准备买件新衣服。现在她们在逛第四家店,还有一小时就是艾莱希通常的午睡时间了。已经很困的艾莱希揉着眼睛,嘟囔着不想再去下一家店了,但简尼斯没有理睬女儿。二十分钟之后,就在这家商店里,艾莱希开始把衣服从衣架上拉下来,扔在地上。没有抓住回应女儿感受的机会,也没有带她回家去睡午觉,简尼斯此刻失控地向艾莱希大吼起来。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回应孩子的意图?在三岁之前,父母对孩子的回应可以说是形成他世界观唯一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这个世界安全吗?我能相信爱我的那些人吗?我的要求他们有回应吗?我是重要的吗?我可爱吗?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取决于他们得到的回应,而这些回应主要来自照料孩子的人,通常是妈妈,有的时候也会是爸爸。

作为父母,要做到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能够对孩子的意图给予恰当的回应。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些初为父母的人在这方面更会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可能还在为试图理解没有学会说话的孩子所表达的意思而努力奋斗呢。对孩子的意图做出恰当的回应,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让他们感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如果有人在孩子感觉不舒服时,喂他们食物、给他们换尿布或者帮助他们,他们将不必浪费精力和情感去担忧。只有当孩子相信基本需求都会得到满足的时候,才有精力去学习其他更多更为复杂的技能。

镜子,墙上的镜子!

父母是孩子心理上界定自己的镜子。由于婴儿们原本并没有自我意识,他们需要父母来帮助他们弄清楚自己是谁,以及怎样适应这个世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接触到的世界也会更广阔,他们还会发现身边更多的镜子——每天遇到的朋友、亲戚、老师、看护员,从这些人的反应中,他们可以看到自己。但无论是好是坏,在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仍然是父母的言行。

婴儿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交互。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没有五岁以前的有意识的记忆,但最初几年植入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形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总体印象。如果周围的人能够经常对一个婴儿的意图做出恰当回应,那么这个婴儿长大后同样会期待这种良好的回应。这种健康的期待能够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知道,有人能帮助他们调节紧张情绪(所有父母都明白婴儿有许多紧张的情绪)使自己感到安全舒适。例如,当一个婴儿感到紧张不安时开始大哭,他的妈妈看到他哭了,把他抱起来,安抚他,直到他平静下来。这种别人帮助自己平静下来的体验尽管简单,但婴儿会从中逐渐学会如何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被安慰的体验也能让婴儿明白他是值得安慰的。由于父母在孩子眼中几乎无所不能,他自然相信父母会以他应该得到的方式来处理他的情绪,这是他已经内化了的信息。换句话说,像威廉·西尔斯博士在他的书《成功的孩子》中简单概括的那样,孩子变得“相信他们自己”了。

四种典型的婴儿意图

*和你的医生确认,排除孩子耳部感染的可能性。

**和你的医生确认,排除孩子胃食道反流(吐奶)的可能性。

爱的化学作用

有人认为,生命早期的感情体验对大脑组织基本结构的形成至关重要。需求能够得到正确回应的早期体验不仅能创建个人与他人联系的特有方式,实际上也促进了心理和神经系统模式的形成。换言之,如果一个孩子的啼哭总是得到否定的回应,比如被吼叫、被虐待或被忽视,那么他可能会对来自父母的消极反应非常担心。每当他有需求时,都会产生一个应激反应,导致整体的应激激素水平升高,焦虑会布满孩子的大脑。等到孩子成年后,他甚至会认为世界是一个不可能满足他需求的不安全的地方。反之,如果孩子的意图能够始终得到充满爱的回应,他就会感到安全,就能更好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并且相信别人。长大进入社会后,他也会认为人们是友好而乐于助人的。

婴儿感受到压力时,肾上腺会分泌皮质醇,如果脑中存在较多的皮质醇受体,就能够更好地吸收皮质醇,防止皮质醇充满大脑海马区,从而舒缓压力。而主要的照顾者如爸爸妈妈的贴心照料,能够使婴儿大脑生成更多的皮质醇受体。因此,这样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面对和承受可能的压力,如较长时间穿着湿的尿片或在学校参加难度较大的测验。照顾者与孩子的良性互动能够促进孩子神经网络的发育和发展,帮助孩子和父母建立情感关系、调节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孩子和家长在进行爱的互动时感觉都那么好?爱的体验与荷尔蒙、促乳激素、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分泌增加有关。如果这些生化药剂听起来很熟悉,那是因为它们都是能使人成瘾的东西。你甚至可以说,你的爱会使孩子上瘾,只不过这种上瘾是非常健康的!它是通过温柔亲切的低语、触摸、微笑、眼神接触和牙牙学语建立起来的协作沟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能够互相理解。

妨碍父母回应孩子意图的十件事

必须承认,我并不是一个育儿专家。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人们用语言沟通交流,进行心理治疗实践。我更善于言语的交流,因此在怀孕时,我几乎无法想象自己该怎样和一个不能用语言与我沟通、不能明白我的意思的宝宝交流,更不要说是双胞胎宝宝了。我很担心自己不能分清宝宝的哭究竟是出于饥饿、疲惫还是其他原因。希望成为一位“完美妈妈”的焦虑成为我了解女儿们意图的最大障碍。在这方面,知道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如果你意识到困难是什么,就会更容易克服它们。妨碍父母对孩子意图做出恰当回应的因素中,下面十个最为常见:

1. 电子设备的干扰

现代的孩子不得不与黑莓、电视、iPod、视频游戏、电子邮件、电子文本、持续不断的短信以及笔记本抗争以获得父母的注意。所有这些电子设备都妨碍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使孩子难以得到所需要的一对一的关注。如果你走进孩子的房间时拿着手机,就无法全身心地关注孩子。当我发现自己做不到在每次进入孩子房间时都不拿手机的时候,就给自己规定了一天当中必须有一些“无信号”时间。作为一个有工作要做的妈妈,我在家里努力保证早晨起床时、吃饭期间以及就寝前的时间不被影响。在这些时间段里,我不会带着手机进入孩子们的房间或者接听家里的座机。如果一个紧急的电话非接不可,我会让孩子们提前知道我们可能会被打扰。把这种“无信号”时间段的做法坚持下去并不容易。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能推迟一两小时再做,重要的是属于我们和孩子相处的家庭时间。明白了这一点,保证每天的“无信号”时间段就没那么难了。

2. 和孩子一对一的时间不足

了解你的孩子并能与他和谐相处,意味着你要花一些时间单独跟他在一起而不被打扰。我建议每天都要和每个孩子待一段时间,再安排某个时间和孩子去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或去他们喜欢的地方,并把这种做法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只要你休息得充分有足够精力来这样做)。集中精力与孩子接触、做事、听音乐、观察和互动,同时让孩子来主导这个过程。比如,与婴儿和学步前幼儿一对一的时间里,需要弯腰蹲在地上,这样你能与孩子平视着进行交流。正如斯旦里·格恩斯番博士所说的:“加入他的世界,用他的语言吧!”(具体内容详见本书第9章中《地板时间》的内容。)

3. 过度刺激和过度吸引

为了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很多家长过早地给了孩子太多的刺激,太多的“教育玩具”、DVD光盘和音乐。一位来参加我的家长课程的妈妈告诉我,她每天播放二十四小时莫扎特音乐来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可怜的孩子没有一刻是安静平和的。很多家长陪伴孩子玩耍的时间过长,孩子的周围永远围绕着太多的人。这些孩子从来没有自己独处的时间,这种持续不断的嘈杂声和各种刺激会让他们容易分心,妨碍了父母和孩子之间舒适和谐地相处。

4. 贴标签

给孩子贴上标签会让我们无法看到孩子所具有的复杂和细微的特点。无论是好是坏,这些附加在孩子身上的判断,都会限制孩子,使他们很难有所突破。一旦被贴上了某种标签,我们就很难再看到孩子身上可能和这种标签相对立的特点。例如,我刚刚会走的女儿蒙德滋是个非常小心谨慎的孩子,遇见不熟悉的人时,她总是先默默地观察。事实上,她非常善于看人。其他人也许会认为这种孩子是“害羞的”,但给她这个标签可能会使她难以发展出本来具有的能力,甚至更糟的是,可能会让她变得孤僻,妨碍她的性格发展。像“挑剔”、“难相处”、“倔强”等这些标签都会妨碍父母们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意图,这些标签以一种狭隘的、受限制的、消极的方式给孩子做了判断。甚至那些看起来“好”的标签也会导致有害的结果。一个经常被称为“聪明”的孩子,他很可能害怕犯错误或者说错话。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看起来“好”的标签成了对孩子的一种限制。

5. 感情投射

我们把自己的感受施加给另一个人时,其实忽略了对方的感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情投射。例如,由于难以控制自己并安静入睡,莎拉三个月大的女儿伊丽莎白表现得很不安,越来越烦躁。看到孩子这样,莎拉也感到非常沮丧,觉得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妈妈”。这种情绪使莎拉很生气,但同时,她又觉得不能向她漂亮的小女儿发作。所以,她把这些情绪转移到了丈夫身上。当莎拉的丈夫问她怎么回事儿时,她说:“我觉得伊丽莎白对我很生气,因为我是一个糟糕的妈妈。”正是情绪投射使得莎拉无法清楚地看到孩子的需求,也无法准确地理解孩子的意图。如果莎拉没有把自己的低落、生气的情绪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她就能看到女儿的真正需求并做出恰当的回应。

6. 焦虑和恐惧

像许多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们一样,我也曾经非常焦虑和恐惧。这两种情绪会使你很难准确地理解并回应孩子的需求。在孩子三岁前,最典型的恐惧和焦虑包括: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家长、被迫与孩子分离、孩子不见了、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自闭症、窒息危险和养育孩子可能出现的家庭经济困难。克服这些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关注现在,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而不要一直去担心未来的种种可能。这种心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回应孩子的意图,并逐渐成为一个自信的家长。

7. 家长自己的创伤经历

那些童年生活困苦或曾受过虐待的父母会发现,摒弃自己的主观判断,平和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是相当困难的。只有抚平自己的创伤,这些父母才能更好地关注孩子,富有爱心。一个没有走出自己痛苦经历的家长很可能会转而伤害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在童年大哭时遭到的是暴力,你就很可能用同样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去真正满足孩子的需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还是会在感情上依赖父母,因为他们无法独立,但是这种感情会使孩子心理迷茫、错乱,完全无法健康发展。

8. 日常事务的干扰

日常生活和我们遇到的各种压力带给了你一堆要处理的琐事,使你很难将它们放在一边而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孩子身上。也许你一直在想着老板暴躁发作的情景,或者你在担心这个月还贷款的问题,还可能由于丈夫把内衣扔在地上,你一直怒气难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全身心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这将帮助你更加敏锐地体会到他的意图。

9. 抑郁和产后忧郁症

生育压力,伴随着睡眠不足和其他的压力会使女人荷尔蒙降低,导致产后忧郁症。研究表明,忧郁的妈妈所生的宝宝左前脑活动相对不活跃(这一部分大脑是表达积极情绪的专区),表现出来更多的是退缩和忧郁。其他孩子在开心时,左半脑更为活跃,而这些孩子即使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时,左半脑也并不活跃。数据表明,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情绪低落的概率是其他孩子的六倍。这些发现正说明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从最初迹象出现时,就着手治疗忧郁是十分重要的。

10. 无法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当孩子非常快乐的时候,回应他是很容易的。但是,回应他的消极情绪也是同样重要的。与正面情绪相比,孩子的负面情绪如气愤、沮丧、不满等,同样甚至更多地需要家长的同情和恰当回应。在孩子不断表现出负面情绪时,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该怎样做。九个月左右大时,孩子就可能会在你拿走一个玩具时表现得激动愤怒。他已经能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能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了。但这时孩子并不会明白,即使你把玩具从他的视线中拿走,它们仍然是继续存在的。当孩子感到情绪激动、愤怒不已时,要让他知道,你能接受他的所有情绪,你会在他紧张生气时仍然爱他,继续陪伴他。此时把刚才的情况“重述”一遍很有帮助。比如你可以说:“我知道你真的很想再多玩一会儿那个玩具,但是妈妈不得不拿走它。我看到你生气了,你是真的想要拿回这个玩具。”有时即使是对还不会说话的小婴儿,复述孩子的感受也能让他感到你是理解他的,这种情绪被理解的感觉能帮助孩子平静下来。

专家的意见

情商:父母该做些什么

从本质上讲,情商(EQ)是指感情上的智慧:能够了解自己和自己的感受,与他人接触时能够识别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们普遍认为,情商是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关键。

我们知道在某种程度上,人的经历体验能够塑造大脑,也知道父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情商的发展。二十岁之前是孩子们情商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情商的正常发展能帮助他们清晰地思考,并做出合理的行为。

情商的核心是自我安慰和调节的能力。父母可以先关注和听取孩子的情感经历,然后为他们的感受定位。比如,你可能需要先鼓励孩子通过平静呼吸来逐步减轻紧张情绪。然后,重要的是从孩子的视角来描述事情,并表明你对他的处境感同身受。孩子会从你这里认识到人类的各种情感都是可接受的、合理的而又可宽恕的。孩子还会感到你理解他们的感受而不是试图“纠正”。你的回应给予了孩子应有的尊重,也给了他时间来梳理自己的情感并融汇成为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支持,也有了良好的自我感觉。

家长应该真实地反映孩子的经历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处理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冲突和失落。这样,孩子将学会接受自我,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有能力解决个人问题,修复或加强人际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你也同时学到了如何提高情商。而且,当你们一起克服生命中的伤痛和失落时,你和孩子的关系将会变得充满爱意而又意义深远。

——阿利森·拉托那,婴儿集团的总裁、家庭教育顾问、心理治疗师

更多内容请访问网站www.allisonlatona.com

如果父母们错失做出恰当回应的良机

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就非常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交互,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关注。换句话说,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地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你需要对他的感受做出恰当的回应。总之,孩子大脑的健康发育确实取决于你能在何种程度上充满爱意地关注他。忽视或者过分关注,都会对孩子的神经和情感产生持久影响,尤其是在大脑发育的最初三年。当你对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不做出回应时,他会开始认为自己毫无控制力而最终学会“放弃”。这种经历会引发心理学家所谓的“习得性无助”,并最终导致孩子抑郁。研究人员还证明,压力与无助的共同作用使得大脑呈现低水平的皮质醇和高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这让注意力更难集中,降低了情绪灵活性及体验快乐的能力。

当孩子多次因父母(例如,父亲或母亲滥用药物)而感到害怕或自身受到虐待时,不管从身体、情绪,还是语言表达上来说,这都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以及与父母的关系。在丹尼尔·西格尔和玛丽·哈策尔的著作中详细介绍并描述了这一点:“父母的行为让孩子感到不解或恐惧,可孩子同时又希望从给他带来恐惧的父母那里寻求安慰,这种情感矛盾让孩子无法解决,并会损害孩子调解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此外,研究显示,受到虐待的孩子在社会交往、学术推理、情绪调解和刺激控制等方面的能力都存在一定问题,并表现出暴力倾向。他们会努力把情绪从曾经遭受的痛苦中抽离出来,但这种努力容易导致这些孩子精神分裂。带来伤痛的正是所爱所需要的人,这种体验在情感发展中让孩子非常困惑,并最终产生一种混乱的情感形式。

理解孩子需求的十大重要理由

1. 能让孩子感到安全。

2. 能帮孩子建立正常的自尊。

3. 能教会孩子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4. 能帮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的需求。

5. 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6. 能推动孩子进一步的学习。

7. 能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学习。

8. 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

9. 能奠定和孩子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

10. 能使你成为孩子有价值的情感导师。

专家的意见

基本的安全和保障

孩子的生命始于对父母的完全依赖,孩子的需求中最基本的就是对安全的需要,包括对生理需求的满足、基本的保护以及通常意义上对孩子的照料,孩子还需要父母所创造的能够安全成长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能逐步脱离父母,成为独立的个体,并慢慢学会相信自己,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适当自信的人。

只有在感到自身安全有保障的基础上,孩子才能学会信任他人,才能相信生活并不是充满着罪恶。

——纳撒尼尔·博兰登,《自尊的六大支柱》《如何树立自尊》《尊重自我》的作者,他的更多作品请访问网站:www.nathanielbranden.com

依附关系

能够产生安全的依附感体现了你和孩子间的信任关系,也能为今后彼此间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打下良好基础。尽管几乎所有婴儿都依附于父母,但这种依附对孩子来说并非都是安全的依附关系。如果自己的意图总能得到理解和充满关爱的回应,孩子和父母之间就能建立起依附理论专家约翰·鲍比所说的“安全基础”。这种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孩子愿意去探究周围的环境,因为他们知道,不管怎样都能回到父母的怀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离开父母更远更久。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仅仅离开父母片刻就会回到父母的怀抱,而青春期的少年则会在朋友家度过一个星期,而等到高中毕业,他们还会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涯。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上取得的成功都来自这个安全、信任的基础。

我个人对于依附关系的基础认识之ABC

A=熟悉和关爱。

B=建立牢固的联系。

C=一直关注孩子并意识到他的意图。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依附理论专家玛丽·索尔特·安斯沃思进行了一项名为“陌生情景”的测试,这种测试能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婴儿可能出现的三种依附类型。在这项测试中,安斯沃思让妈妈和她们的孩子一起待在一个房间里,并让她们进行如下这些步骤:

1. 安斯沃思做简要的介绍。

2. 妈妈陪孩子待在房间里,孩子可以自由探索房间里的设施并玩玩具。

3. 一个陌生的人会进入房间。

4. 妈妈离开了房间,留下孩子和陌生人待在一起。

5. 妈妈返回房间,陌生人离开。

6. 妈妈再次离开房间,让孩子单独待在里面。

7. 陌生人再次回到房间,并抚慰孩子。

8. 妈妈再次返回房间。{nextpage}

在这个过程中,安斯沃思着重观察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程度,以及他们在妈妈离开和返回房间时所产生的反应。通过大量的观察,她把儿童的依附类型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矛盾或者不安全型。无论妈妈是否在房间里,这些孩子普遍对探索周围事物及与陌生人的接触感到焦虑。当他们的妈妈离开时,这些孩子表现得非常伤心,当妈妈再次回到他们身边时,可能会打她或推她。

第二种:回避型。这些孩子回避或者无视他们的妈妈,并对妈妈的再次出现基本上没有反应。这些孩子,当妈妈走近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跑开;当妈妈把他们抱起来的时候,他们会挣脱。他们对待陌生人的方式也和对待自己的妈妈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不管房间里是否有人,他们的情绪变化都并不明显。

第三种:安全型。当这些孩子的妈妈在房间时,他们会自由地探索。他们愿意与陌生人接触。妈妈离开后,他们会明显地感到不安。当他们看到妈妈回来,就会非常高兴。总的来说,当妈妈不在房间里的时候,他们不愿与陌生人接触。

安全的依附感不仅能够让孩子产生一种心理优势,还能帮助他们产生安全感,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高度的自尊。因此,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具有安全的依附感。那么对此你能做些什么呢?与其他父母相比,安斯沃思发现具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的妈妈有着以下几点不同:

● 她们对孩子各种意图的反应更为灵敏;她们会更快地抱起啼哭的婴儿,抱孩子的时间更长;她们看起来似乎更喜欢和孩子进行身体接触。

● 她们表现出更多的母性行为,在灵敏度、接受度、合作性和情感可亲近性等方面的得分都更高。

● 在给孩子喂食方面,她们和孩子的步调更为一致。这些妈妈一看出孩子饿了,就会马上给孩子喂食,否则就温柔地哄他们。她们也允许孩子在进食的时候更多地自己去吃。

● 她们对孩子更为体贴。当孩子们要求被抱,或者不想别人碰的时候,这些妈妈都能更有感情、更为细致和准确地对孩子的意图做出反应。

父母和孩子之间:性情与适合度

性格代表了你的做事原则,并能推动你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性格还体现了你包括思想、感情、态度、行为和应对机制在内的所有特性。它是你所具有的独特的心理模式——也就是你思考、感觉和行为的方式——总之,正是性格塑造了你本人。——《新人格自画像:为什么你以你的方式思考、工作、爱和行动》的作者约翰·M. 奥尔德姆和路易斯·B. 莫里斯

像B. F. 斯金纳一样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孩子们会被纯粹的行为奖励所激励。举例来说,如果你要孩子去成为一名伟大的棒球手,就要在每次击中球时,给他一个奖励,比如一个棒球棍或者一句鼓励的话“好孩子”,这样他就能够被这种奖励所刺激,努力去打中更多的球。慢慢地研究者们发现,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先天的。孩子们的一些个性特点在出生时已经具备了。因此,一对能察觉到孩子性情和个性的父母,就可以更好地看出并理解孩子的意图,从而能够给孩子提供所需要的支持,帮助他发挥全部的潜能。但许多家长仍然会犯这样的错误,那就是试图纠正孩子的性格或让孩子由于认为自己的性格不招人喜欢而感到愧疚。

在《积极的管教》丛书中,作者简·尼尔森、谢丽欧·艾文和罗斯林·安·杜飞提到了九种不同的性格。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他们建议父母关注孩子在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 活动情况。你的孩子活跃程度怎么样?他有多少时间是活动的,多少时间是安静待着的?

2. 生活规律。孩子的生理需求比如饥饿、困倦和疲惫有哪些表现?

3. 迎难而上还是退缩不前。对于新环境,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对于新的食品、新的玩具、陌生人或者新地方,他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4. 适应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对于新的环境适应情况怎么样?他需要花费多久来适应这种改变?

5. 感性认识。孩子在触摸、味觉、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方面的敏感程度如何?他喜欢嘈杂声和音乐吗?他会被光线和色彩吸引还是会躲避?他喜欢不同的味道和不同质感的东西吗?他喜欢被抚摸和拥抱吗?

6. 情绪状况。你的孩子具备积极乐观的性格吗?他是一个严肃的孩子吗?

7. 反应强度。你的孩子会有很强烈的反应吗?他会快速地以积极或消极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情绪吗?

8. 分心程度。如果你的孩子在专注地做一件事,比如吃饭或者玩耍,外界的刺激对他的影响能有多少?

9. 坚持不懈和专注程度。面对各种困难,你的孩子对于完成一项活动的意愿怎么样?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他对一件事的专注能持续多久?

适合度

育儿专家们经常会提到“适合度”,意思是说作为一位家长,你应该有能力理解并适应孩子的性情。无论你有多么爱孩子,你的性格和他的性格都可能不那么容易融合。但这并不是无法改变的,你需要做的可能只是花点工夫去理解孩子和他的情绪。并没有所谓的“坏”婴儿或者“坏”小孩。尽管某些性情的孩子会让父母感到比较好带,但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并能意识到自己的性情特点和身上存在的问题,那么家长与孩子的相处就会变得很简单,并且能够在相处中共同成长。

例如,德文十九个月大的女儿辛西亚很容易分心。因此,尽管德文很喜欢一边放着音乐一边做事,但为了女儿,她尽量减少去做那些会让女儿分心的事情。在吃饭时,德文会确保关掉音乐,把说话声降到最低,也不打电话,让辛西亚吃饭时更加放松,这样她就能在二十到三十分钟内吃完,而不会需要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了。

你必须是个完美的家长吗?

与孩子融洽相处并不需要你是一位完美的家长。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否一直从你那里得到爱和肯定。儿科精神医师东纳·温尼可提出了一个“足够好的妈妈”的理念。根据温尼可所说,“足够好的妈妈”能够根据孩子的需求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孩子有足够的空间成长自立。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你并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举动,刻意追求完美,而只需要适度关注并理解孩子的意图,让他感到安全就可以了。事实上,在和孩子的相处中,父母们能越来越好地理解孩子的意图。在一项对妈妈理解婴儿意图能力的研究中,分别对三个月、六个月和九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一系列动态的测试。研究发现:在开始时,不能准确理解孩子意图的妈妈多达70%,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们变得越来越有经验,她们开始能够越来越准确地理解孩子的意图了。

常见问题

1. 你宠爱孩子吗

爱和关注并不会宠坏孩子。不久前在机场,一个叫乔的小伙子在给我擦鞋的时候发现我是育儿书籍的作者,他向我提出了上面的这个问题。每次他儿子哭的时候,他的岳母都会去抱宝宝,乔担心岳母这样做可能并不恰当。“我可不想惯坏孩子。”乔是这样说的。满足孩子的需要并不会惯坏孩子,相反,回应并关心孩子会使他们更有安全感。研究人员玛丽·安斯维斯和西尔维娅·贝尔发现,与那些哭泣时得不到及时关注的孩子相比,哭泣时能及时得到关注的孩子在九个月时哭得少多了。

2. 你的孩子在控制人吗

不,他们不是在控制人!他们总是不断地提出要求,并想要获得满足。这是很自然并且正常的事,而不是控制人。

3.我该怎样应对孩子的紧张和负面情绪呢

在孩子出生后的前几年,他的大脑还未发育完全,这个未成熟的,或者说相对原始的情感的大脑会控制着他的情绪。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情绪和冲动会引发他的许多行为,常常让他难以自控。实际上,他可以说是情不自禁的。当你看到他爆发、尖叫和突然发怒时,一定要记住:孩子不是想让事情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他只是没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已。有时候,孩子甚至明确知道不应该做某件事情,但却无法停下来,因为此时此刻最原始的大脑正在控制着他。

对于父母来说,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帮助孩子们处理一些强烈的情绪反应。在马格特·苏德兰所著的《当父母的科学》一书中,他写道:“当孩子处于紧张情绪和原始冲动控制下的时候,如果没有给他足够的帮助,他的大脑就很可能不会健康发育,也就很难在以后有能力应对压力情景。”孩子特别容易感受到压力,如果在幼年生活中没能学会处理这些情绪,那么到进入成人世界的时候,这种不良情绪就有可能发展得更加难以控制。

从最开始就要让孩子知道你能处理他的所有情绪,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情绪。对于一个几个月大的、只会“咕咕”叫的婴儿,让他快乐似乎还很容易。但面对一个愤怒地大嚷大叫、不断表达反对和抗议,甚至拳打脚踢与人打架的孩子,做出恰当的反应对父母来说就是一件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事了。如果你能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与他们共同承担情绪上的波动,他们长大后会理解的。通过叙述他们的体验(例如,说说你所看到的),就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白刚才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叙述让他们知道你完全明白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并能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通过与孩子们待在一起,保持冷静(当他们正处在消极情绪中的时候),你就能控制住他们的情绪。为孩子们提供解决办法是另外一个能够帮助他们冷静下来的方法。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解决的方法可能是非常简单而直接的,比如一个拥抱、一个创可贴或者一个安抚奶嘴就可以解决问题。对于一个大一些的孩子来说,在你的适当帮助下,他也许就能自己找出解决办法了。简单来说,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四个简单的步骤:

(1)叙述。“我发现你情绪很低落。好像你被这个玩具绊倒磕了头。”

(2)同情。“看起来很疼呢。让我看看你的头好不好。”

(3)抑制。“爸爸就在这儿呢。想要大声哭也没事的。摔得真重,好像头磕破了。”

(4)解决办法。“我们拿些冰来敷在伤口上吧。想要你的安抚奶嘴或者玩具熊吗?抱抱能让你感觉好些吗?”

采用上述四个步骤来帮助孩子处理异常情绪,可以刺激他的上脑细胞与下脑细胞形成链接,慢慢地,通过这些链接,孩子就能更好地控制由下脑产生的正常但原始的冲动(比如愤怒、恐惧和忧伤等)。这将最终使他学会思考并控制难以自控的情绪。

4. 了解孩子并回应孩子意图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呢

随时观察你的孩子:在他躺在婴儿床里的时候,在他玩玩具的时候,在你抱着他的时候,在你为他改毛衣的时候,任何他处在安全环境的时候。但是作为一位真正敏锐的观察者,你必须远离所有让人分心的东西,比如报纸、电话、电视、音乐以及与他人的交谈。你需要完全投入,全身心地关注孩子。

别忘了那些和你的孩子相处过的人:婴儿护士或助产师,每天照看他的保姆、朋友、家庭成员……哦,是的,甚至是你的婆婆。作为一名家长,你要先把个人的主观判断放到一边,来听听每一位照看过你孩子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如何看待你的孩子。所有这些人都有可能为你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下面几点能帮助你更好地观察孩子:

● 确保与孩子有一对一的相处时间。这可以让你能真正集中精力更好地了解孩子。

● 少做,多看。这种来自婴儿教育家资源(RIE)的观点鼓励孩子随意做他们想做的事,而此时父母应该在旁边提供必要的支持。只有当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父母才应该出面阻止。

● 不要干扰孩子的活动。不要引导孩子去玩。很多家长通过将玩具举在手里,或者把玩具放在孩子面前摇动得嘎嘎响来引导孩子去玩。但真正应该做的是通过观察去了解什么样的玩具吸引孩子,能真正引起孩子的兴趣。同时,看看他与他的玩伴如何相互配合,而不要介入其中去干涉。这样你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社交人际发展状况。

● 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孩子在独自探索方面得到的自由度越大,你从观察他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的就越多。

● 尽可能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门德斯五个月左右大的时候,有一次我坐在旁边,她正在自己玩球,突然球从手里滑落滚到一边去了。我本能地想去帮她拿球。毕竟我帮她拿球要比看着她自己去拿简单得多。但是我突然觉得,如果我跟她说“我看到球跑出你手心了呢”,然后观察她自己如何去做会更好。她缓慢地侧身,往球停留的方向不停地向前爬,她以前可没有这样做过,最后自己抓到了球。这件事对于我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学习经历。

● 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假设所有的婴幼儿都喜欢同样的事物。要了解孩子的喜好。

请注意观察你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情形,然后问自己以下20个问题(以下问题适用于十八到三十六个月大的孩子)

1. 什么是他的强项?

2. 他抵触什么?

3. 他喜欢什么活动,不喜欢什么活动?

4. 什么能使他发笑?

5. 什么会使他受挫?

6. 他怎样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图?

7. 他会使用肢体表达自己吗?

8. 他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吗?

9. 他愿意和其他孩子接触或大多数时候愿意去参与玩游戏吗?

10. 他怎样处理与其他孩子的冲突?

11. 他能轻松地与成年人互动吗?

12. 同一件事他能坚持做多久?

13. 他怎样面对挫折?

14. 他对新情景有怎样的反应?

15. 他怎样表达愤怒?

16. 他怎样表达自己的兴奋和兴趣?

17. 他能轻松地与另一个人说话吗?

18. 他是否能在一群人中说话?

19. 他能轻松地与同龄人互动吗?

20. 在什么样的情景下他会寻求成年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