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在《恐龙大发现》中寻找“秘密”
甄素娟/文
站在时间的坐标线上,我们回望历史,历史的镜头足以拉回到2.5亿多年前;在《我的第一次恐龙大发现儿童地图绘本》中,我们了解恐龙和它的祖先,更知道了古生代最后一个地质时期叫做“二叠纪”……
《我的第一次恐龙大发现儿童地图绘本》由双螺旋童书馆策划,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法国娜塔莎·施埃德豪尔·弗拉金著,法国安东尼·科甘、居伊·勒鲁、文森特·布瓦耶、朱利安·阿基塔、法布里斯·莫斯卡等绘制,王伶译。
《我的第一次恐龙大发现儿童地图绘本》是一本关于“恐龙”的集趣味性、知识性、地理性于一身的绘本书。翻开绘本可以看到,该书前后环衬页均为一幅不同时期的恐龙图,图上清晰的标示出“恐龙的祖先、早期恐龙、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繁盛、恐龙大灭绝和然后呢”等6部分主题内容。如果再仔细看可以知道,《我的第一次恐龙大发现儿童地图绘本》的前环衬页其实就是全书的目录;后环衬页上列出绘本中不同时期恐龙图画的绘制者姓名。
恐龙就是“恐怖的蜥蜴”。为什么这么说呢?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出版了《英国化石爬行动物》一书,在书中首次使用“dinosaur”(恐龙)一词,这个名词的原意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和“Sauros”(蜥蜴),因此,“恐龙”的本意为“恐怖的蜥蜴”。
了解恐龙就先来看看与之对应的坐标轴吧,历史的画卷是这样缓缓打开的:二叠纪(3亿-2.5亿年前)——三叠纪(2.5亿-2亿年前)——侏罗纪(2亿-1.45亿年前)——白垩纪(1.45亿-6500万年前)——大灭绝(6500万年前)——新生代(6500万年前至今)。怎么样,这样表述的时间轴够清晰吧?
在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大约90%的物种灭绝。有科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的发生是由于陨石撞击地球引起的,也有的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火山喷发。但究竟是哪种原因造成的,没准小读者今后会找出其中的秘密。
在这场大灾难中,主龙是为数不多的幸存下来的物种之一,这种动物后来演化为三支:翼龙、鳄鱼和统治地球1.5亿年的恐龙。
原来,翼龙不是恐龙,而是目前已经灭绝的飞行类爬行动物!
到了三叠纪(2.5亿-2亿年前),有一部分主龙发生变异,人们称之为“进化”,恐龙诞生了!迄今为止,科学家所知道的最早出现的恐龙是始盗龙和曙奔龙。恐龙出现之后,并不是立刻成为统治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霸主,最激烈的竞争来自于鳄鱼,它们经常跟恐龙抢夺食物。
侏罗纪时期的恐龙种类繁多,有角鼻龙、梁龙、美颌龙、剑龙等。
白垩纪时期,开花类植物出现,植食恐龙有了新的食物来源,繁殖出越来越多的后代,与此同时,植食恐龙数量增多为食肉恐龙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食物,恐龙达到繁盛期。
白垩纪末期,一场突然起来的大灾难袭来,地球陷入一片黑暗,大多数生物灭绝,恐龙的黄金时代结束。恐龙灭绝后出现许多新品种的哺乳动物,其中就有人类的祖先灵长类,它们出现在大灭绝的1000万年以后,又过了5000多万年,人类在地球出现。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恐龙灭绝不包括“会飞的恐龙”——翼龙。翼龙是由主龙进化而来的一种会飞的爬行类动物。现存的很多鸟类都是主龙的后代、翼龙的一种,比如你餐盘中的鸡。
《我的第一次恐龙大发现儿童地图绘本》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硫酸纸印制的地图覆盖在实物图上,带给读者更精彩的直观感受。插画师故意改变动物的实际比例,在地图中用圆形标记和小方块来区分恐龙和其他动物,读者可以借助地图更清晰的了解恐龙和动物所在方位。对此,孩子很感兴趣。
读完《我的第一次恐龙大发现儿童地图绘本》后认为,我认为其无论是内容、插图,还是硫酸纸插页都是不错的。但是其也有致命的不足,真心希望能引起出版商重视。
1.印刷用墨和用纸质地是否配比不太合适?前后环衬页均出现不同程度掉色现象,整个画面上出现豆粒状星星点点的黑色染墨大大降低画面清晰度。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在一张洁净的脸上,长了不少雀斑或麻子,让读者看着非常不舒服。
2.印刷用墨或颜料味道太大。掀开硬纸封面后,会立刻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儿,不知道是因为用了硫酸纸做插页的缘故还是用墨不够环保,还是纸张质地有问题,还请出版商多了解下。
3.绘本制作不够精良,性价比不高。《我的第一次恐龙大发现儿童地图绘本》最近宣传、推广、分享力度不小,读者对此期望值很高,该书定价为55元。但真正拿到手后发现,本书制作与传统绘本相比,不够精良;定价与成品相比,不完全相符。站在读者角度来说就是性价比不高。
以上仅为读者个人感受,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