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书,用来眺望 作者:姚莉

有的童书是用来关照当下的,它与孩子们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都是那么真切地撩拨和牵引着他们的视线和心灵。小到一饮一啄、饮食起居,近到床头的宠物、身边的伙伴,更有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挥手再见,奔向陌生的所在;体味失去,与亲人的别离等等等等。

这样的童书必须存在,并且需要大量存在。它是近的、真的,如阳光照进孩子们的现实,紧密跟随孩子的脚步,贴近孩子的生活,它是孩子们的所知所想,是快乐时的大笑、悲伤时的慰藉、无助时的力量。就像《别让鸽子开巴士》、就像《松鼠先生和月亮》。看到它,就像看到了眼前的孩子,无论问题多多、烦恼不断,但总有新鲜悦动的劲头。它和孩子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呐喊一起飞奔,换句话说,它就是孩子,它和孩子互为参照和映射。这样的童书就是儿童本身。

而另有一些的童书,我们同样需要并且不可或缺。它们跳脱了孩子们惯常的视野,是要用来眺望远方的。尽管身不能至,仍要有这样的心向往之。

比如,爱心树推出的谢尔大叔系列,那个《失落的一角》真是让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极简的画面和传达,却有着极浓重的思索。人生的意味在几幅画面中自然流露。

在生命的各个钟点每每再读,心头都有况味不同。儿时的投射可能是心爱的玩具,可能是渴望的朋友。而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可能是纠缠不清的爱情、可能是苦苦追求的事业,又可能是食之无味又不能轻言放弃的周遭种种。再往后,浮现眼前的应该会是一生的想得而不可得、得到了又似身在围城的无可倾诉吧。

尚童的《在远方*小岛》则是另一番气象,纯美的画面宛如牧歌,也许总在耳边回想但你总也触碰不到。与很多单纯追求画面感的童书不同,在开阔辽远的天地间,在宏大叙事的画面里,每一个角色的表情是那么精小、那么细微,就像大熊充满期望的守候,就像小浣熊深情的提琴,与高远的“大”的画面相较,那些有着各种丰富表情的“小”,给予我们更为强烈的存在感。大的是时空,小的是命运。这本书就给人这样强烈的感觉。

童年时,孩子们看这本书,会是一番惊喜,展开后,里面有着他(她)们从未见过的天地苍穹。之后,伴随成长的每一步,再次展开,相信孩子与书本的对话之间会有全新的填充和感悟。一本好书,是要有常读常新的生命力的,这也是一本好书的魅力所在。

当下的,让孩子能够看得见。远处的,也要让孩子能够眺得见。知道自己的活法,更要了解别人或者其他生命的活法。展开眼前的世界,更要打开朝向远方的视界。

有一些书,原本,就是用来眺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