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贝——献给能听见颜色的“美乐迪”(文/微笑白鸟)
文/微笑白鸟
认识《听见颜色的女孩》,第一次被她打动,是购书网站上当时仅有的第一个评论,那不同于一般的评语,而是编辑心语:“这是我第一次在图书出版后自己上网来曝光编辑经历,写写自己编辑书的感受”,“这一本,不仅仅好而且让我时时刻刻为着她担心,就像一个母亲,担心自己过于低调、不善表现的孩子”。在文字里感受着责编对于这部儿童小说真心的赞赏和喜欢,但又怀着惴惴不安的担心,生怕这个她看重的但不那么光彩夺目的孩子,没能得到其他父母和孩子的青睐。
9月15日,一口气看完了这本小说。我想跟亲爱的编辑说,她的确是个好孩子。至少,她让我欣喜地牵动嘴角,也让我感动落泪。
一个患有痉挛性双侧四肢瘫痪的女孩儿,她“说不了话,走不了路,没法自己吃饭,也没法自己去卫生间”。在一般人眼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残障”孩子,但其实,她对语言有着超乎寻常的感受和记忆能力,“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大概几个月大吧——我就觉得词语像甜丝丝的流动的礼物,我把它们当成柠檬水喝下去”,日复一日地积累,年复一年地累积,十一岁美乐迪的内心深处,词语已堆积成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它们迫不及待想组织成语言,想让美乐迪如一个正常孩子般表达,只是不能够,她永远也说不出来。
养育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对父母来说,无疑是身体和精神双重的折磨。美乐迪的爸爸和妈妈,他们让人感动。爸爸悄声对美乐迪说:“如果我能跟你对换,我会毫不犹豫地这么做”,他的脸有时被眼泪弄得湿漉漉,他带美乐迪去看星星、月亮,吹夜风,他唱歌,他读书,他用视频记录一个又一个珍贵瞬间……妈妈呢?美乐迪五岁的时候,她跟判定美乐迪智力发育极为迟缓的医生大声抗争,她坚信美乐迪的聪明和智慧,她拒绝让美乐迪上特殊学校而选择普通小学;她跟美乐迪不用语言就可以谈话,她了解美乐迪每一丝细微的情绪,了解她每一种需要……爸爸和妈妈,给予美乐迪所能给予的全部的爱和肯定,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这是美乐迪的幸福。而在美乐迪的生命里,还有着另一个重要的大人——V阿姨,她用自己的方法开发着美乐迪身上的潜能,美乐迪学会了越来越多的词汇。
那些真正尊重和肯定美乐迪的除家人以外的人们,他们也值得被记住。给美乐迪听有声读物的二年级老师崔西太太,相信每个人都有天赋都会发光的五年级老师香农太太,把美乐迪当作普通孩子的生活助理大学生凯瑟琳,直接跟美乐迪对话的电视台现场导演保罗……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每个不完美的孩子都会介意人家怎么看待他的那份不完美,对于一个非正常孩子的最大尊重和肯定,是把他们当作正常的普通的孩子。
美乐迪后来能说话了吗?一台特殊的电脑,能储存所有所有的词汇,能代表使用者发出“心声”,帮她找到了语言的出口。电脑到家的第一天,美乐迪对着来接她的爸爸妈妈,让机器帮忙说出“我爱你们”的场景,如此美好而动人。美乐迪不仅能说话,她还成为了学校选拔而出的参加“天才小子”竞赛的正式队员,并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们一起努力,最终赢得了参加全国比赛的机会。即使艰难不易,但美乐迪必能如振翅高飞的小鸟,在湛蓝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所有的好故事,都来自我们心底最深刻的经验。”作者莎朗以自己抚养有发展障碍儿童的经验,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动情的故事,那些温暖的家庭生活细节,那些学校生活的事件,读来都真实而生动。
莎朗说,“美乐迪是对所有正在努力挣扎的,家有残障儿童的父母,对所有不被理解的孩子,对所有真心帮助过他们的人的礼赞。”每一对父母,都不期望有养育残障儿童的经验,每一个正常孩子,也少有与残障儿童生活的经历,我们在美乐迪的故事里,该学会这样两点:每一个孩子,即使有的看起来显得不那么正常,他也有着自己的天赋和闪光之处;对待特殊的孩子,不讥笑、不忽略,即使帮不了什么,把他们当成普通的孩子,道一声真诚的“你好”也是最大的尊重。
暑假的时候,看了黄蓓佳的《你是我的宝贝》,这部儿童小说的主角,是一个智障的孩子。在后记里,黄蓓佳说:我写这样的一本书,不是为了“关注弱势群体”,我对他们只有喜爱,像喜爱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他们更有尊重,因为他们的姿态是如此放松而详和。
两个不同国度的女作家,用她们细腻的笔触,用她们母性的温柔,讲述了两个非正常孩子的成长故事。智障孩子贝贝(《你是我的宝贝》主人公)单纯、善良,美乐迪坚强、执着,他们的作家妈妈,都希望这些孩子是“作为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而不是作为残障者的代表”被接受、肯定。
“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宝贝”,家长和孩子们,让我们跟着这些温暖而美好的童书,学着去爱贝贝一样的孩子,爱美乐迪一样的孩子!
PS:小遗憾的是,《听见颜色的女孩》毕竟是翻译的作品,也许如编辑一般看英文原版感触会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