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并不总是很容易
分享,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一个简单又深刻的绘本故事,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会分享,体味友爱。
基本信息
书名:分享——并不总是很容易
作者:【英】萨莉·安妮·嘉兰(Sally Anne Garland)
译者:青豆童书馆 巴哑哑
* 定价:32.80元
*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 开本: 16开(889mm×1194mm)
*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作者简介
萨莉·安妮·嘉兰(Sally Anne Garland) 毕业于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插画和平面设计专业,之后从事童书插画和设计工作。她的作品融合了传统和数码的艺术手法。目前,她与丈夫兼合作伙伴罗尼及儿子居住在苏格兰格拉斯哥。
内容简介:
小兔邦妮的表弟要来家里玩,妈妈叮嘱她,要和表弟一起分享。结果,表弟抢了邦妮心爱的玩具,把她的床当成蹦床,还打碎了她的盘子,两个人在一起,又拉又拽,又推又摇,邦妮气鼓鼓,怒冲冲。直到表弟临走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于是,所有的怨气都烟消云散了!
编辑推荐:
两岁之后,幼儿会彼此吸引,但缺乏一起游戏的社交技巧,一起玩耍会时常发生冲突。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心中的幼儿主权原则:一、我看到的就是我的;二、如果是你的,但我想要,就是我的;三、我的,永远就是我的。
幼儿的自我意识从两岁开始,出现这种自我中心的表现是非常正常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能设想自己的观点,却无法了解别人的感受。因此,“分享”的观念对他们来说很难理解。尤其是两岁多的幼儿,特别喜欢抢哥哥姐姐手上的玩具,常常让人觉得不可理喻。其实,他们的行为里包含着对哥哥姐姐的崇拜,以及想要模仿的心理动机。
而对于三岁以上或已经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会慢慢建立起“分享”的社群观念,能接受一定程度上的分享行为。这是因为他们通过实际的经验慢慢获悉,自己的“分享”最终能够换来别人的“分享”,分享其实是一种“共享”。这样的分享,多数时候也能被孩子们接受。
然而,有时候,当分享不能得到“回报”,甚至变成单方面的利益“出让”时,就变得“并不总是很容易”了。也就是这个故事中所描绘的情形:小表弟要来玩,不仅“分享”了小兔子邦妮的各种心爱之物,还像跟屁虫一样到处黏着她,她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邦妮的分享,换来的似乎只是小表弟的“得寸进尺”。作为姐姐,邦妮尽管“谨遵母命”,表现得相当有风度,其实心里真是很不爽。直到最后她忍无可忍,气呼呼地向妈妈抱怨:“表弟什么时候才走啊,我受不了啦!”
不光邦妮受不了,作为读者的我也快受不了啦!和邦妮不同,我受不了的是邦妮的妈妈。小表弟上门前,妈妈就叮嘱邦妮跟表弟分享,然后不论邦妮做什么,妈妈都像闹钟一样一遍遍地在旁边重复提醒:你要和弟弟分享哦。真是又“偏心”又“烦人”!
但是,面对怒火冲冲的邦妮,妈妈的回答瞬间扭转了我对整个事情的看法。
妈妈说:“试着耐心点儿,宝贝,妈妈知道这挺难的。他只是想和你一样,所以不管你做什么,他都要模仿你。”细细思量,妈妈的回答真是又温柔又智慧,可以说是整篇故事的点睛之笔。它既表达了对邦妮心情的充分理解,也解释了表弟“不可理喻”的行为,最重要的,它还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有的事做起来很难,但我们还是要用耐心去坚持。
这是这个故事最引人深思的地方,它提出了一个让孩子们在日后漫长的人生中不断去体味的问题,即,有的事情明明很难,但还是要坚持做下去。但,这是为什么呢?
来看故事是如何解答的吧。翻过页来,小表弟临走的时候,给了怒气未消的邦妮一个大大的拥抱。就是这个拥抱,让邦妮的怨气刹那间烟消云散了!我们知道,拥抱还有很多别的名字:喜欢,依恋,爱。小表弟与邦妮“分享”的,正是对一直“让着”他的姐姐的喜欢和依恋,是他天真无邪的爱。表弟最后的这个拥抱,不仅“回报”了邦妮之前所有的“忍气吞声”,也让她原本并非心甘情愿的分享有了新的意义。
而这,就是我们坚持去做艰难之事的原因:付出爱,才能得到爱。爱要流动循环,需要有人首先给予推动。这个人,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表弟刚刚离开,邦妮就开始有点想念他了。这一点想念,便是她爱的起点……
这是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在分享中学习爱的故事。它用第一人称的叙事,充分地表达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感同身受和幽微理解,展现了孩子心理成长的“蝶变”过程。同时,我们也好像在其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那个总是在一边唠叨的不完美的妈妈,让我们会心一笑。下一次,作为大人,也许我们能做得更好一点。
分享的滋味,有一点儿苦,也有一点儿甜,不正是爱的滋味吗?